![]()
天擦黑了,村里就开始叫孩子了,小名四起,娘很捉急,孩子姗姗来迟,笤帚疙瘩已经攥在手里,刚刚跨进家门,笤帚疙瘩就开始朝着屁股轮过去了:耍,再耍,天黑了看不见,直接别回来,困在外面吧!
一边打,一边骂,一边说:赶紧洗洗手,吃饭!娘很生气,孩子很内疚:怎么就这么晚回来呢?明明是想着天黑之前到家的啊?这到底是咋了嘛!模棱着个头,灰溜溜地去洗洗手,坐下来吃饭,娘的怒气还没消散,只能低头不语,默默吃。
到底玩的啥,这么痴迷?也不是别的,无非就是用纸张折叠起来的被称之为宝的玩意,各地叫法大同小异,有的叫元宝,有的只呼为宝,土得很,掉着渣。
宝,是谁发明的玩意?不太可考。用料也不复杂,纸张、纸壳、纸箱、凡是能折叠,均可以纳入宝的材料里来。大宗之宝,乃纸张叠成,三下五除二,一个宝就形成了,为了展示自己的宝的威力,往往就开启比拼大舞台:你的厉害,我的才厉害呢!
一边吹着,一边开启比拼。先放下自己的,让对方来打,从一面直接给打反过来,那即是赢了,若是没反过来,那就要被打,从一面到另外一面,这即是输赢的标尺,简单直接,童叟无欺。
打宝靠的是力气、角度、技巧,但见那个手中拿着一个宝的孩子,晃荡晃荡手臂,朝地下的那个宝打去,周围还有一群观众在大呼小叫:赢,赢,赢,哎呀,差一点点啊,功夫还没到家啊,还得练啊!
打宝,刚开始很公平,谁的宝厉害,谁的宝不厉害,除了个人的力量外,并没有别的杂质,渐渐地,有的人开始捣鬼,比如在宝的内部掺杂铁皮,如此以来,铁皮在宝的内部,你根本打不动,自然也赢不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宝里夹带私货,于是所有的人的宝里不再单纯,都夹带着私货铁皮,这样的情况下,打宝就开始变味了。
有的人号称赢家,赢了无数的宝,厚厚的一叠在墙角耸立着,有的宝看上去弱不禁风,却在有的人的手里耍出了威风凛凛,总是赢,因为打宝依旧需要个人的技巧,比如从侧面打,这都是长期经验的总结,从打宝中来,到打宝中去。
打宝可以入迷,这也难怪天黑了,还不回家。几个打宝的孩子,汇聚在一起,在讨论着输赢,每个人都鼓足了劲,希望把别人的赢到自己的囊中,结果,赢过来,输过去,硬是没有很快见分晓了。
大概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里,总是不觉得时间来临吧!这即是开头的那个场景了。多少孩子晚归,多少母亲在拿着笤帚疙瘩等着,畏畏缩缩,抱着一叠宝,有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就把那些宝拆了,当了引柴火。
打宝的日子,还能盛行在学校里。下课铃声响起了,打宝的队伍就开始分开了,顿时整个教室乌烟瘴气起来,教室外面也是集中战场,但往往会被老师逮了个正着,宝也没收了,还得罚站。
这即是那个打宝的日子,宝是怎么很快消失在欢乐的海洋的呢?极有可能是被其它的好玩物件更新换代掉了吧。
防止失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