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将跟随俄文作者参观一座曾经强大、如今废弃的三层地下掩体,这里曾是远东地区巨型防御工事——305毫米塔式海岸炮981号“沃洛希洛夫”炮台的主指挥所。该炮台装备了两座三联装MB-3-12炮塔,这些炮塔拆自战列舰“波尔塔瓦”。关于这座炮台,我们之前已有多篇详细文章。
炮台本身保存至今,并建成了滨海边疆区最好的博物馆之一;但其主指挥所位于邻近山坡,命运凄凉,现已被废弃。
![]()
炮台建于1934年。由于在其他文章中已详细介绍其历史,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补充的是,炮台为封闭式阵地,因此需要设置外部指挥观测点。其主指挥所建在距炮台约1.5公里的维亚特林山上,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监视日本海海域。
![]()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绘制了该建筑的分层示意图——在网络上找不到其他关于此主指挥所的平面图。
有趣的是,主指挥所采用基坑方式施工,但仍然深入岩石之中,并设有深埋的地下通廊(失落廊道),通过这些廊道向炮台敷设通信线路和辅助电力供应线路。
![]()
首先,我们先沿地面走一圈,首先看看以前测距仪控制室的小院子。
![]()
1990年代照片,取自981号“沃洛希洛夫”海岸炮台博物馆。
以前,这个小院子里设有**“B-19”型装甲测距仪操作室**,用于操作“DM-8”测距仪。
![]()
1990年代照片,取自KFSS网站分享的资料。
操作室稍高处是主指挥所通信节点的天线,可以在背景中看到。
![]()
从掩体主入口通向操作室有一条长通廊,通过一个竖井进入室内。
![]()
在测距仪上方山坡上,还设有两座火控指挥装置操作室。
![]()
1990年代照片,取自KFSS网站分享的资料。
这些是**“KB-240”型装甲操作室**。
![]()
在其中一座竖井里,至今仍保留着装甲残骸。
![]()
其厚度甚至超过了作者的靴底。
![]()
这里那里都竖立着这座地下设施的通风竖井口。
![]()
这是第二座装甲操作室的竖井。
![]()
两座操作室的入口都位于掩体的上层。
![]()
这是**火炮瞄准雷达站“Zalp-B”**的基础残骸,该雷达站是在二战后炮台现代化时建造的。
![]()
1990年代照片,取自981号“沃洛希洛夫”海岸炮台博物馆。
这是军队撤离后,它的样子。
![]()
而现在,这里已空无一物。
![]()
这是通往主指挥所(GKP)入口的下行通道。
![]()
我们往下走。
![]()
在主入口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有通向其他模块的连接竖井通道。
![]()
左侧是通向测距仪竖井的通道,过去这里由装甲门保护。
![]()
竖井通道转了一个弯。
![]()
通道弯曲延伸,向一侧延去。
![]()
![]()
![]()
在通道尽头有一扇装甲门,通向测距仪操作室的竖井。
![]()
我们回到主入口。
![]()
右侧则连接着通道,通向柴油发电机组模块以及在现代化改造中附加的火炮瞄准雷达设备模块。
![]()
这条竖井通道同样也是弯曲的。
![]()
![]()
在通道的两侧各有三个通道。
![]()
前两个通道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所以我们直接前往柴油发电机组(ДЭС)模块。
![]()
它的入口同样被装甲门封闭。
![]()
门后是一个带有数扇木质密封门的风闸缓冲间。
![]()
柴油发电机组的主室内放置了两台柴油发电机。
![]()
还有一个用于装入柴油机的竖井,通过它后来取出了被切割成废铁的柴油机残骸。
![]()
![]()
在其中一个房间里有一个地板舱口,
![]()
舱口通向主模块地下二层的死胡同,用于敷设电缆。
![]()
另一个通道通向另一个模块。
![]()
随后这条暗道又拐了一个弯。
![]()
![]()
这条暗道通向一个备用出口,
![]()
![]()
以及另一个从地面突出的通风竖井口。
![]()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主入口,终于进入GKP掩体本体。
![]()
主入口通向掩体的上层,是一个曲折通道,有两个通道相互交错,
![]()
在进入主风门舱口时会汇合。
![]()
该风门舱口曾经也由装甲门保护。
![]()
通过风门舱口后,我们进入掩体的上-1层。
![]()
![]()
![]()
这里的所有房间早已完全空置。
![]()
以上照片拍摄于1990年代,来自在KFSS网站上的爱好者同仁。
而这就是当年这里的样子。
![]()
在其中一个房间里,有一个通向-2层的竖井。
![]()
这是通向下方的主要人员下行通道。
![]()
我们沿着它下到-2层。
![]()
从下方看,上文提到的竖井是这个样子。
![]()
照片拍摄于1990年代,来自我们在KFSS网站上的爱好者同仁。
而这就是军方撤离后的样子。
![]()
这里还保留着几扇木制气密门之一。
![]()
![]()
![]()
![]()
下到-3层。
![]()
我们继续下行。
![]()
这里的一切都布满了煤烟痕迹。
![]()
在最下层,还有一个小型柴油发电机组。
![]()
![]()
![]()
另一扇保存下来的气密门。
![]()
![]()
此外,从下方的-3层通过一个这样的舱口,可以进入一个竖井。
![]()
这个竖井深入山体内部,通向一个深层通道,延伸到位于炮台山丘和指挥所山丘之间的低谷。
![]()
照片拍摄于1990年代。
遗憾的是,通向那里楼梯已经被拆除,绳索也完全腐烂,因此我们无法继续下去。但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几张多年前由爱好者同仁拍摄的照片。
![]()
一张旧照片,来自KFSS网站上的爱好者同仁。
这基本上就是如今这个掩体所剩下的一切。
![]()
最后附上从主指挥所望向炮台位置的视角,我们的讲解就到这里。
![]()
感谢收看本频道编译的内容,我们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