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晚上好,我是萧十一郎。一个专注思想成长、喜欢读书码字的90后咨询工程师、高校法学老师、执业律师。欢迎关注~
1
9.28,是台湾地区的教师节,据说,这一天也是孔夫子的诞辰纪念日。
当天,台湾地区举行了非常隆重祭祀大典,专门为夫子而进行,奉祀官由夫子第79代嫡长孙担任。
春秋以降的两千余年里,享此祀礼者,唯夫子一人而已。
而首开帝王祭孔礼的,却是布衣天子刘邦,一个往儒生帽子里撒尿的帝王。汉代以后,对夫子的祭祀礼仪逐步形成,并且逐步深入“人心”,正统的观念,借助对夫子的祭祀,从普通人深入到统治阶层。即便中原大地经历过多次异族入主,江山鼎革,后继者也同样对夫子进行高规格的祭祀,以彰显正统名义。可见文化观念影响之深。
夫子被后世加封为至圣先师,想来若夫子地下有知,对圣人之誉,必有推辞,在他心中,或许周公才称得上。但作为一名老师,他当之无愧,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夫子所生活的年代,与我们现在的信息时代,相去甚远。
学习,并不容易,即便天赋异禀的夫子,求学也是历经艰难。学习和教师,都存在被垄断的现象。此时,夫子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有教无类是他的主张,也是他的行动,在他名下求学的弟子,有的出生商贾之家,有的出生名门之后,也有来自底层贫民,不一而足。
如果以入仕平天下角度来看,夫子显然并不成功。但作为老师的他,无疑是非常幸运且成功的。
当他周游列国,被人评论为累累如丧家之犬时,仍有弟子追随左右不离不弃,何其可贵;当他感慨其道不行,要乘小木筏出海隐世时,学生子路却高兴的像个孩子要一起陪同出海,何其可爱;当他离开人世后,弟子们为他守墓三年又三年,何其可敬!
2
前几天,在人民日报上,清华的博士生庞众望发文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特别感谢了乡村教师对其自信的培养。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
我至今仍然记得,刚上学前班,我的启蒙老师,黄来谷先生(很遗憾他已经因病过世),他用红色钢笔批改的作业仍然深深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更重要的是,他准确的教会了我汉语拼音,让我后来学习电脑拼音少走了弯路,也让我能讲一口基准的普通话。
我还记得在村里上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课肖萍老师,对我的作文在课堂上表扬,哪怕有其他同学在取笑我,她仍然给了我最好的鼓励。这或许也是我过去坚持写文章的源泉之一,同时我相信也是未来我的文字能有所成就的起点。
我也记得初中的语文和音乐老师,李辉进老师,是他让我走进梁启超的世界,从此,我有了自己的少年偶像,一直在精神世界陪伴我长大成人。
还有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钟玉华老师,他一直告诉我坚持做对的事情,不要怕,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至今仍在激励我。
高中的伍玉菊老师与胡鸿老师,他们也给我了莫大的物质帮助与精神鼓励,在我的青春时光里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
言不尽意,能遇到这些老师,是我作为学生的幸运。
3
祭孔日是按照孔子的诞辰换算而来,记得前几年我过生日,发了一个朋友圈,上海开放大学的一位老师评论提醒了我,原来我的农历生日居然与夫子的生日在同一天,都是农历八月二十七,而夫子出生的那一天换算为西历9月28日。
一晃几年过去了,我现在也是一名持证上岗的教师,与夫子也算是同行了。
十几年前,我刚考上大学,去拜访家族一位长辈,也是一名退休老教师。我记得很清楚,老人家当时告诉我说,如果以后去做秀才(教书匠),那日子会比较清贫。
回想本科毕业以后的这些年里,我前后从事过四份职业,从工程师到老师,如果只看工资的话,可以说一降再降,犹如这些年的房价一般,接近腰斩。这待遇,还真的被老前辈“不幸言中”。
当然,如果从就业能力来看,我自觉对得起所受的本科教育。起码,扛失业的能力比较强,说明,离开学校后的学习能力还保持了不少。哈哈哈。
在四份职业中,老师虽然工资待遇最低,但却是我从业时间最长的一份职业,甚至我为此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代价。尽管如此,我在这份职业里,仍然看到了吾道不孤的明天,并在努力将之转换为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在为另一份事业进行铺垫。
感谢一路走来帮助过自己的各位老师,也感谢自己的坚持。
90后工程师、高校老师、执业律师的思想自留地
自由思考,理性服从
感谢关注,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