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通讯员 孙婧
今年以来,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固本强基”行动,从清欠减负到资源盘活,从特色种植到产业融合,多管齐下、层层发力,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让农户“钱袋子”愈发鼓实。
![]()
近日,记者走进青石崖村的金银花田,虽已过盛花期,但满眼仍是盎然绿意。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这片金银花田不仅让荒地重焕生机,更成为青石崖村“固本强基、清负债强收入”的关键突破口,奏响了乡村增收的动人序曲。
“今年头一年就初见成效了,已经有开花的了,找点树枝把它插起来。”在花田里,村民们正忙碌着。“我们前段时间经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结合规划,发现这里土壤条件适合种植金银花,而且投资小、见效快。”青石崖村党总支书记刘玉美说。
![]()
村民苗万中就是金银花田的受益者之一,他满脸笑意地说:“村里雇我专门来管理这片花田,我必须把这事干好。干好了我还有收入,老百姓来这儿看,没有不夸好的。”经过精心管护,今年青石崖村的金银花首次开花,为村集体收入添上了“第一笔金”。
“没想到今年第一年,我们就增加了4000多元,明年每亩预计能达到2000元左右,到盛花期的时候每亩地能达到5000-8000元,既增加了集体收入,还把荒芜的地整理好了。”刘玉美说。
“青石崖村新上一村一品金银花种植项目投资3万元,流转土地11亩,预计增收6万元左右。”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张洪光说。
近年来,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以“固本强基”行动为重要抓手,全力加速产业振兴步伐。为摸清各村“资产账”“债务账”,中心组建了专项工作组,逐村开展“地毯式”排查。对闲置的厂房、荒地、林地以及长期拖欠的承包费、租金等进行详细登记造册,建立“一村一档”问题清单。
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中心积极引导支持各村发展中药材、特色农产品种植。这一举措不仅让村集体经济从“有基础”向“能发展”转变,还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如今,31个村遵循“盘活资源、培育产业”的思路,不断探索创新,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
![]()
除了特色种植,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还在旅游产业融合上大做文章。齐鲁嵩山峡谷漂流景区运营后,中心将景区周边的闲置集体土地、房屋出租给商户,用于建设餐饮点、小卖部、停车场、经营农家乐等,让村民从中实实在在受益。
“31个村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74.5万元,出租发包闲置的村集体资产资源新签合同22份。我们完善了联农带农机制,与农文旅产业紧密相连。其中‘齐鲁嵩山峡谷漂流’的沿线4个村,通过出租摊位增加村集体收入10.8万元,农户通过经营餐饮,销售水上用品等增加收入80万元左右,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让村民得实惠。”张洪光说。
从青石崖村的金银花田,到遍布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的各类增收项目,“固本强基”的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未来,更多“增收致富”的动人故事,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精彩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