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伊朗十余架可升空的美制F-14战机接连被摧毁,整个防空体系如同纸糊般脆弱,却连一架以军战机都未能击落。
三个月后,伊朗议员佐赫雷万德公开证实,俄罗斯的米格-29战斗机已正式交付,部署在设拉子空军基地。
明明中国的歼-10性能更好,也经过过实战的检验,可伊朗为何宁愿接手俄军库存战机也不愿采购?
这款被外界视为“过渡机型”的战机米格-29,究竟比歼-10强在哪里?
![]()
紧急交付的米格-29
伊朗与米格-29的缘分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开始。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时,伊朗趁机采购了首批米格-29,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又收留了16架伊拉克逃亡的同型战机。
但长期制裁让这些战机陷入“修一架飞一架”的困境,零件匮乏导致30架左右的机队中,多数无法应对现代空战。
2025年6月的空袭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以色列F-35I隐身战机轻易穿透防空网,老旧的米格-29紧急升空却连目标都难以锁定,伊朗空军的窘迫暴露无遗。
此时的伊朗急需能快速上岗的战机填补漏洞,米格-29成了唯一的现实选项。
从谈判到交付仅用三个月,这样的速度在国际军购中极为罕见。
这批战机并非全新生产,而是俄罗斯从空天军现役库存中调拨的二手机型,经升级改造为米格-29SMT或米格-29M版本。
![]()
部分还通过俄罗斯渠道从亚美尼亚紧急采购了12架较新型号。
它们配备了R-77中距空空导弹,部分升级机型甚至能搭载射程300公里的R-37M远程导弹。
虽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仍显落后,但已能对抗以色列的F-16I战机。
设在拉子空军基地的停机坪上,熟悉的米格-29身影让伊朗地勤人员松了口气。
![]()
三十年来积累的维护经验派上了用场,不用重新搭建后勤体系,不用从零培训飞行员,这些战机落地后很快就能转入战备状态。
佐赫雷万德直言,米格-29就是“过渡方案”,核心任务是为苏-35S和红旗-9BE的到来争取时间。
米格-29的快速到位解了伊朗的燃眉之急,但外界的疑惑并未消散。
![]()
中国歼-10CE在克什米尔空战中曾碾压印度的“阵风”和苏-30MKI,性能明显优于米格-29。
伊朗前空军军官巴赫拉米甚至回忆,2016年曾计划采购100架歼-10组建8个中队。
就是这样一款战力更强的战机,为何最终与伊朗擦肩而过?
![]()
弃选歼-10原因
伊朗放弃歼-10的首要原因,是时间不等人。
国际军购的常规交付周期通常要20-24个月,埃及2023年签下的48架歼-10CE订单,要到2026年才能交付。
对2025年6月刚遭空袭、防空漏洞亟待填补的伊朗来说,这样的等待周期根本无法接受。
米格-29的现货交付模式,恰好击中了伊朗的“应急痛点”。
![]()
更关键的是作战体系的适配问题,歼-10CE要发挥战力,离不开预警机、地面反隐身雷达等配套装备构建的中式作战体系。
巴基斯坦能靠歼-10CE取胜,核心就是搭建了完整的中式支援体系。
但伊朗现役装备以俄制雷达、美制老旧战机和国产系统为主。
![]()
若引进歼-10CE,要么单独使用难以抗衡F-35I,要么就得全面替换现有装备。
这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更要耗费数年时间重建体系,显然不符合伊朗的短期需求。
弃选歼-10的背后,是伊朗在时间、体系与战略上的综合考量。
而选择米格-29带来的好处,不仅限于填补短期战力空白,更牵动着整个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
![]()
米格-29的现实价值
对伊朗而言,米格-29最直接的好处是快速形成战斗力。
飞行员不用重新适应新机型的操作逻辑,地勤人员熟悉的维护流程能让战机出勤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设拉子基地的战机升空频率明显增加,中部和南部领空的警戒范围大幅扩展,尤其是波斯湾沿岸的防空盲区得到填补,以色列战机再想轻易闯入已没那么容易。
成本与支付方式的灵活性也让伊朗难以拒绝。
![]()
这批米格-29多为库存升级机型,采购成本远低于全新战机,且俄罗斯同意伊朗用石油抵扣货款。
在西方金融制裁下,伊朗的外汇储备受限,“石油换装备”的模式既规避了制裁限制,又盘活了国内资源。
米格-29的到来还为伊朗的长远防御布局争取了时间。
![]()
苏-35S因俄罗斯优先满足乌克兰战场需求,交付一再推迟,红旗-9BE的整合也需要时间调试。
在这段空窗期,米格-29形成的防空屏障,能有效降低以色列再次发动空袭的风险,让伊朗有更充足的时间培训苏-35S飞行员、搭建红旗-9BE与现有系统的协同链路。
这场军购带来的影响已超出伊朗本国。
以色列国防军开始调整战术,扩展F-35I的巡航范围,同时加强电子对抗装备的部署,显然已感受到米格-29搭配远程导弹的威慑。
![]()
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也密切关注局势,有消息称沙特已重启与俄罗斯的战机采购谈判,地区军备竞赛的苗头初现。
更深远的是,米格-29的交付深化了俄伊军事合作。
俄罗斯借此获得了伊朗“见证者-136”无人机补充战场消耗,形成“武器换无人机”的利益闭环,中俄伊三边协作变得更加紧密。
![]()
结语
伊朗选择米格-29而非歼-10,并非是对性能的否定,而是危机下的务实选择。
米格-29就像一剂“急救药”,虽不能根治伊朗空军的老旧问题,却稳住了空袭后的防御局势。
对中东地区而言,米格-29的到来只是开始,随着苏-35S和红旗-9BE逐步交付,伊朗的立体防御网将不断完善,地区军事平衡将迎来新的调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