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年9月10日,洛阳首部以“河图洛书”为主题的大型史诗光影演艺——《河图洛书》,在神都十三坊成功试演,10月1日正式开演。
这是活化河洛文化之源头的国庆献礼,值得庆贺!
一、大型史诗《河图洛书》光影演艺之手笔
剧情以“破蒙昧-承天命-传箴言”为主线,讲述青年导演李羲缘在现实与创作困境中,因北斗指引遇盘古落子,使之穿越到伏羲降龙马、大禹得神龟的磅礴场景中当中,领悟到了蕴藏在河洛大地的先人智慧与千年绝唱。
![]()
演出中采用了国家剧院级的视听舞美配置。可折叠曲面LED屏与超千平方米投影纱幕,异形九宫格升降舞台、悬空表演、洪水倾泻、星穹倒转,风雨雷电,如梦如幻。
这是以“河图洛书传说”为源头,通过数字化的艺术手法,再现“龙马负图”“神龟驮书”的神话盛景,活化《周易》《道德经》等经典重籍中的天人精神。
它标志着传承数千年的华夏文明根源,首次以沉浸式演艺的形式呈现,是洛阳在河洛文化的现代表达中迈出的关键步伐。
二、向“河图洛书”溯源是中华文明探源之必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2001年的预研究启动,至今已经经历了从“十五”到“十四五”规划这5个五年计划和五个阶段。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表明,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呈现出多元的格局,在长期交流互动中融汇凝聚出以洛阳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在今年4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六期研究计划确定。在前五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这必然将追寻二里头文化的来源,河图洛书必首当其冲。
弘扬此遗产,不仅仅靠大型演艺,更要从学术的角度上探寻河图洛书的源头、脉络、结构和体系。
三、先看一下玄妙无比的两幅图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是炎黄文化之根。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之源头,源头须从谈起两幅图谈起。
![]()
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
四、传说中的主要说法
传说林林总总,主流认知与小众奇见构成了洋洋大观,各路科班学者与民间高人争先诠释与推定。本文难以一一悉数,仅依三大主流认知来推介。
1.“龙马负图,神龟驮书”之说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的《周易》。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洪”即大;“范”即法。“洪范”即根本大法。
![]()
2.“星宿”之说
该说认为:河图洛书源自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河图”之“河”,指的是星河、银河。二十八星宿也是从银河里面出来的。它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
![]()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洛书”之意,其实就是河图所示天象的“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洛书,它的内容表达实际上是空间的,包括整个水平空间、二维空间,以及东西南北这个方向。
3.术数说
该说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形成的是天地生成数:1—10。其中的白点:一、三、五、七、九是天数,天数是奇,是阳;其中的黑点:二、四、六、八、十是地数,是偶,是阴。天数累加是二十五,地数累加为三十,两数之和为五十五。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相传最初的易经八卦被称作先天八卦,是根据河图推演出来的。这与河图的龙马负图之说一致。
![]()
洛书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形成的是天地变化数:1—9。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十五。其意蕴何在?按五行之生数的说法,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之极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十五,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
![]()
深入研究更是发现,数理关系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图的基本特点,它们包含着基本的自然数之间“和或差”的算术逻辑关系,在此就不再细究与展开了。
4.河图与洛书的关系
学者大都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例如: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南宋朱熹、蔡元定认为:“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
五、洛阳应深入挖掘、梳理、归类、融合这些传说,以“河图洛书”神都剧场为旗手,加大场景化、平民化的力度,呈现更多的场景
洛阳处于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
中华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河洛文化有二大特点:
第一,国都文化连绵不断。黄河文明形成在五帝邦国时代,发展在夏商周时代,兴盛在西汉至北宋时代。上述都城均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圈内。
第二,血脉溯源的根文化。据姓氏专家研究,中国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于河洛地区。遍布全球的客家人,便是从洛阳的偃师开始了首次南迁。偃师也成为140多个姓氏的发源地。
我们有理由认为:没有河图洛书之传说,就不会有河洛文化之概念。没有河洛文化之概念,也就不会有以“河洛郎”为尊称的代代自豪。
尽管“河图洛书”的神都剧场成为勇吃螃蟹的第一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洛阳没有成为河洛文化研究的旗手。
特别是对河洛文化的源头,传说中的河图洛书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通俗化、平民化的解释。
甚至对洛宁的“洛书出处”之碑刻及其原址的保护,都是主要靠民间的符氏家族式的自发保护才得以至今。
结束语:深入挖掘、梳理、归类、融合各种关于河图洛书之传说,对河洛文化的结构化与体系化之建构,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这对洛阳的城市品牌、文旅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贡献,都可称之为首举。
以此简文为“河图洛书”神都剧场正式开演助兴。
![]()
作者简介:席升阳,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黄河战略规划评审组组长,洛阳十四五规划评审专家,洛阳市地方金融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洛阳文化产业协会国际人文交往促进会主任委员,洛阳企业家读书会发展顾问委员会主席。
1.
2.
3.
4.
5.
6.
7.
8.
9.
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