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项颖知9月29日报道:为在上海“十五五”规划编制中更好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举办的“十五五”规划市民大家谈活动昨天下午举行,5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济济一堂交流分享。
![]()
“我身边不少老年人身体不错兴趣广泛,但市面上一些消费、文旅产品和各种活动往往有年龄上的一刀切限制,应当有更精细合理的设置,鼓励银发人群多参与。”退休市民凤懋伦在发言中提出了老年人的“三多三少”——被动受照顾多、主动参与的发言权少,低龄老人活动多、中高龄老人活动少,关心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起居多、关心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少。针对下一个五年规划,他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倡导积极养老,放宽消费场景中的年龄限制,同时要多设计一些针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产品,鼓励老人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并参与到和他们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定当中,发挥老龄价值,更好激发老年活力。
“很多人发现近几年马路上开着电动轮椅的人比以前多了,其实这不是因为这个人群变多了,而是因为他们现在出得来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王森是一位下肢残疾人士,他现场分享了自己对的切身体验和观察: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已见成效,但步行动线里有台阶、盲道被自行车挤占、无障碍卫生间当作工具间的情况仍屡屡发生。“与其今后举步维艰,不如提早考虑谋划”,他建议上海接下来在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系统化设计中,推行“体验式验收”,并将相关标准纳入网格化管理,让更多特殊人群感受到城市温度。
![]()
网红博主“FU大爷”于夫是常住在上海的“老北京”,现场秀起上海话引得台下笑声连连。他分享,自己从2022年开始用手机记录日常生活,已吸引数万粉丝,而前不久“沪九条”的发布也令他倍感振奋。“其中的第六条提到,开放内容创作场景,为优质内容创作进一步助力。未来五年,希望更多政府工作场景不仅向我们开放,也能让我们用更生动、真实的‘花式’记录,向更多人传递,创新政府开放形式。同时希望上海1000多栋优秀历史建筑开放给普通市民,用真人真事真景织就城市记忆。”
“上海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没有之一。”塞尔维亚籍新上海人菲利蒲表示,上海对各国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不光要吸引他们,也要留住他们,让城市活力更加充沛。他建议未来五年,让更多老外更好地“玩在上海”,就要更加注重服务细节,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完善相关信息平台,真正让文旅面向全球游客的推广效果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吸引更多老外“住在上海”,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营造更友好便捷的就医环境,让外国人更好生活、爱上上海。
![]()
记者获悉,“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线上“随申办”、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开通规划建议征集专窗,线下举办77场“面对面”的市民圆桌会,深入社区、深入校园、深入楼宇,聆听1900余名市民代表的心声和期盼,共收到群众建议1万余条。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盖博华表示,无论是指尖上的建言,还是面对面的提议,都为编制高水平规划注入了丰富、鲜活的视角和思路。对收到的群众建议,经逐一梳理后都将转交相关部门,推动吸纳进规划编制、融入到政策举措。
![]()
活动上,市民代表还获颁了“‘十五五’城市智绘师”纪念证书。相关市级专项规划的牵头编制部门参加会议并与市民代表互动交流。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和部分市级专项规划牵头编制部门有关处室负责人、各区人民建议征集部门、市级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表示,上海“十五五”规划编制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正在持续进行,欢迎市民朋友们继续出谋划策,为上海未来的发展贡献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