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西县大井镇:科技点“金”秋收满仓

0
分享至

秋日的暖阳,为大井镇的万亩玉米田镀上一层金光。种植户苏显起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穗穗饱满、整齐排列的玉米,嗅着风中泥土的芬芳,他黝黑的脸庞上漾开了笑容。这丰收在望的喜悦,是科技为传统农田带来的崭新活力。


高标准核心示范区玉米长势良好

大井镇精心布局的3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是全镇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落子。工程以良种为基、技术为翼,通过系统集成“良种优选+精准施肥+智慧管控”的现代农业技术链,彻底告别了“望天收”的传统种植模式。1000亩高标准核心示范区,已成为展示现代农业力量的耀眼标杆。在这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如同为玉米铺设了“营养定制专线”,大小垄密植栽培则科学优化了通风与采光空间。这些关键技术的协同发力,不仅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更让土地蕴藏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除了核心示范区的成功实践,大井镇将目光投向更前沿的探索,60亩无膜浅埋滴灌试验区,直面农田残膜污染痛点,尝试以更生态友好的方式保障水肥精准供给。50亩高密度种植品种试验区,则致力于筛选和培育耐密性强、抗逆性优的突破性品种,为未来产能跃升埋下创新的种子。“试验田的价值在于验证未来,”镇党委副书记刘萌萌解释,“它们是我们破解资源约束、寻求单产持续突破的科研前哨。”

技术红利最终要惠及千家万户。大井镇深谙此道,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高频次、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深入田间地头的实地观摩,农户们亲眼见证了科技的神奇力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李佳正是受益者之一,“农牧局和镇里的技术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手把手教会我们滴灌设备操作和水肥配比,今年我这块地,穗大粒饱,估摸着亩产起码能多三四百斤!”这并非个例,据科学测产,项目区玉米亩均增产幅度预计可达10%-15%。按当前粮价折算,相当于为参与农民开辟了一条亩均增收300-400元的“黄金通道”。

“单产提升工程的价值,远不止于眼前的增产增收数字。它是我们推动玉米产业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深刻转型的关键一步,是全镇迈向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坚实里程碑。”大井镇党委书记李志强对项目的战略意义有着清晰展望。通过规模化应用先进技术、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大井镇正在为构建“从优质原料基地到高附加值加工”的玉米全产业链体系打下不可撼动的根基。这方沃土孕育的,是粮食安全的底气,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澎湃动能。

微风吹过,大井镇的田野金浪翻滚,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也澎湃着现代农业强劲的心跳。在良种与良法深耕的土地上,一粒粒饱满的玉米正汇聚成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希望。(王春达、刘婕)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1220文章数 2007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