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 ,崇川区人民法院收到的一纸诉状,让西贝陷入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递交诉状的郭乘希并非普通消费者——这位执业律师既是西贝九年忠实顾客,也是手握8600余元消费记录的“证据持有者”。
她的起诉的理由:西贝用“有机”“现点现烤”的宣传话术搭配新鲜食材视频,实际却将冷冻半成品复热上桌;长期使用转基因大豆油未依法标示等。
![]()
▲图源:微博
这份诉状附带五项沉甸甸的诉求:全国平台公开致歉一周、门店及电商平台公示食材全信息、1万元精神抚慰金、三倍消费赔偿,以及三被告连带担责。
“我不是针对西贝,是想让经营者明白,消费者有权知道吃的是什么。”郭乘希的话,戳中了无数食客的隐忧。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9月10日罗永浩那条“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的微博。
创始人贾国龙最初的强硬回应——“没有一道预制菜,要起诉罗永浩”,反倒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上,预制菜从来不是洪水猛兽。
根据2024年六部门联合通知,预制菜特指工业化生产的预包装菜肴,而西贝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在法律层面属于“餐饮服务延伸”,本可光明正大使用。
其实,公众反感的不是标准化供应链,而是被欺骗的感觉。当西贝一边拿着中央厨房的效率红利,一边用“手工现制”的情怀溢价收割消费者,信任的裂痕便已埋下。
如果说预制菜争议是序幕,西贝后续的公关操作则彻底点燃了舆论。从扬言起诉罗永浩的强硬,到接连推出“温情牌”,每一步都踩错了节奏。
先是发布《7岁的毛毛:我以为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试图用温情故事拉拢人心,结果因刻意煽情被全网吐槽后紧急删除。
紧接着,一条“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北京一套房”的视频被翻出。更荒诞的是,西贝曾高调宣布开放后厨参观,没过多久便悄然叫停,徒留笑柄。
这些操作暴露了同一个误区:把公关当成“说服术”,而非“沟通术”。就像网友调侃的:“西贝的公关部仿佛在开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招有多离谱。”
西贝不明白,过于刻意的道德绑架式表达,只会让人感到“炙热”的不适,真诚远比表演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9月28日,这场闹剧迎来意外转折——贾国龙清空了多平台社交账号的大部分内容,只留下一段采访视频,选择以“退网”的方式保持沉默。
![]()
▲图源:抖音
令人意外的是,这招“不回应”反而收到了此前百般辩解都得不到的效果:舆论场的苛责声渐弱,不少网友表示“终于不折腾了”“安静解决问题比啥都强”。
这个转变恰恰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餐饮行业的信任基石从不是公关文案,而是“看得见的真诚”。
郭乘希在诉状中要求公示的食材生产日期、配料表等信息,本质上是对“透明”的渴求;消费者纠结的不是半成品本身,而是“花现炒的钱吃料理包”的欺骗。
当西贝放下“说服消费者”的执念,反而离解决问题更近了一步。
西贝的这场风波,照见了整个餐饮行业的痛点:当工业化生产遇见传统饮食情怀,当效率追求碰撞消费知情权,唯有诚信透明能架起沟通的桥梁。
郭乘希的诉讼或许会推动行业规范的完善,但对企业而言,比法庭判决更重要的是市场的裁决。
预制菜从不是原罪,失信才是。当西贝终于学会沉默,或许才真正听懂了消费者的心声——比起“大爷送房”的离奇故事,他们更想要一份标注清晰的食材清单。
参考消息:
鲁网:《贾国龙清空多平台账号内容;此前西贝“温情公关文”再引争议,9年老客户起诉西贝欺诈、虚假广告》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