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归来 城市之进
胡新波
城有书院气自华。昨日,承载着千年文脉的豫章书院焕新归来,正式向公众敞开门扉。作为南昌文化历史遗存的赓续,豫章书院的重现,也是南昌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根续脉、古为今用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复原,更是一种文化能量的注入,一种精神气质的回归。
![]()
一座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终将是钢筋水泥的冷漠丛林;一座缺乏文化根基的城市,也难以在时代浪潮中锚定发展的坐标。豫章书院自南宋走来,作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镌刻着朱熹、陆象山等理学大师的讲学足迹,继而成为江右文脉的精神高地,滋养着江西一代又一代的仕子文人。当下,城市竞争的核心维度,正从经济与规模的“硬实力”,转向文化与精神的“软实力”。豫章书院的复兴和归来,正是南昌对自身文化基因的唤醒,更是对城市品格与身份认同的再确认。
书院的归来,是“活化”的归来。豫章书院并非一个静止的文物标本,而是植根于历史、服务于当下的文化综合体。复原的豫章堂、钟陵轩、隆兴斋、洪都厅和雅望亭,延续着过去的庄重痕迹;而融入的读书、研学、雅集与休闲功能,则为其注入了现代的生活温度。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儿童开笔启蒙的庄重礼仪,也能听到钟陵轩中学者围绕书院当代价值的思辨探讨;市民既可在雅望亭中凭栏远眺,于都市喧嚣中寻得一刻宁静,也可在日常漫步中,与江右文脉不期而遇。这种兼具学术高度与生活气息的文化形态,正是传统书院在现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的成功探索。
![]()
豫章书院的点亮,并非一座孤灯的闪耀,而是南昌系统性地编织全域文化网络的关键一环。从遍布街角的“孺子书房”构建“15分钟阅读圈”,到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重现市井繁华,再到海昏侯墓遗址的文明探源,南昌正致力于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文化馆”。在南昌的文化版图中,“孺子书房”是渗透至城市毛细血管的文明触角,解决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豫章书院,则是城市文化网络中的精神灯塔,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高端的文化定位,提升着整座城市的文化海拔。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出南昌细腻而深厚的城市品格。
书院归来,城市之进。有文化厚度的城市,才能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有精神气质的城市,才能激发创新、涵养文明、引领未来。豫章书院作为南昌的文化新地标,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影响力,也为产业转型与人才聚集提供了文化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南昌,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英雄之城,更是一座书香氤氲、人文昌盛的魅力之城。
来源:南昌日报
编辑:徐晨霞 二审:刘培堃 终审:邹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