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风情感录
要说人到老了,哪有年轻时候那点劲头了?
但很多人都没想过,两口子过了一辈子,到最后,最让人尴尬、最难说出口的,还不是那些家长里短的争吵,反而是某些“不方便说”的事。
![]()
先跟大家讲个身边的真事儿,我家隔壁刘叔和王姨,俩人也是打打闹闹着过了五十多年。
前三十年吵得天翻地覆,四十年以后都懒得吵了,谁也懒得理谁,一屋子一坐就是一天。可是碰上啥问题,都开不了口。
有一回,我去帮刘叔搬米袋,那米袋太沉,他就唉声叹气。
我一看,他背驼了,人瘦了,眼神也不如以前了。
他让我别叫王姨出来帮忙,说她最近睡觉总惊醒,身体也不顶用。
我就纳闷:“你们都在家,咋还互相藏着掖着,不说实话呢?”
刘叔愣了会儿,后来还是拉我到院子,一脸憋屈地低声说:“其实吧,我们现在关系跟以前不一样了……好多话不敢说。
有时候连身体哪儿难受,都瞒着对方。”
说到这,我心里一咯噔。
到了这个岁数,两个人最怕的,不是吵架,也不是金钱什么的,反而是“亲密”这件事。
![]()
说实话,多少夫妻到后来,房事淡了,甚至完全没有了,但嘴巴上,谁也不好意思提。
后来跟朋友门聊天才发现,这样的事儿其实挺常见。
像我同事老张的父母,六十多了,前两年他老爹住院,刚开始都以为是心脏问题,结果细问才知道,是因为更年期后夫妻之间一直没沟通,身体长年压抑,心理压力太大,慢慢积出了病。
老年夫妻,其实最尴尬的就是:有些生理上的难处,有些情感上的距离,谁也不愿敞开说。“怕伤人自尊,也怕被嫌弃。”
这话太现实了!不是不关心,而是不知道怎么提——怕一开口,对方误会自己嫌弃他,不再爱他。
![]()
我爸妈其实也这样。
前几年他们刚退休在家,一到晚上就各自去自己的房间。
一问吧,爸爸说打呼噜容易影响妈妈睡觉;妈妈说晚上必起夜,不愿让爸爸担心。
开头还以为是老了各自安稳,后来发现更多是心里害怕让对方知道自己“虚”。
以前打成一片,现在各收各的心。
![]()
许多老人,内心还是有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可岁月和身体都变了,开不了口,总觉得说出来丢人,或者给对方添麻烦。
时间长了,就变成一种莫名的冷淡和疏远。
想拉近距离,却又怕给对方压力;想问候,却怕别人以为自己胡思乱想。
但有趣的是,反倒是那些性格直爽的老人,过得更自在一些。
社区里有个李阿姨,70多岁,外孙都可以帮她玩手机,但她跟老伴感情反而越来越好。
别人笑她“老不正经”,她却大大咧咧地说:“都老胳膊老腿了,怕什么?难处都得互相说,谁还有啥羞的。”
她跟老伴有啥身体上的问题,都会直说,推心置腹。
有一年老头子前列腺出毛病,需要忌口、需要调整作息,李阿姨还主动问医生:“我们还能不能继续保持亲密?需要注意些什么?”这种坦率,反而让她俩老年不孤独,感情比年轻时还紧密,比那些藏着掖着的夫妻幸福多了。
![]()
说实话,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含蓄。
在亲情、爱情上,总怕露出自己的“弱点”。
特别是房事情感,大家都羞于启齿。
可这一块,如果越不沟通,越可能出问题。
心理上的孤单,比身体的病痛更难受。
有次村里组织“老年健康讲座”,一个医生开门见山地聊起老夫妻的亲密话题。
台下本来都低着头,没人答腔,后来有位老太太站起来说:“其实我们都在家憋得慌,只是不知道跟谁说。哪怕只是牵一次手,也觉得回到了年轻时候。”一句话,说哭半场老人。
![]()
所以,到老了,两口子真正难启齿的,不只是日子过得拮据,不只是身体吃不消,更是那份“亲密无间”变得遥远。
这不是丢人的事,也不是小题大做,反而是人到晚年最大的心理障碍。
能开口说出来,能一起面对这 “难题”,日子反而能过得舒服点。
毕竟,谁还不是一路从小打闹、打拼走过来的呢?
到了最后,柴米油盐已经不是全部,别让心里的隔阂占了主角。
其实说到底,老伴,就是那个陪你经历风雨的人。
身体变了,青春没了,可彼此的温暖和关心,能一直延续下去,才叫真福气。
![]()
希望每个老两口,都能鼓起勇气,哪怕谈起那个最难启齿的问题,也能坦然面对,让生活不落寞、不憋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