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四川剑阁的天空没能等来一场自由飞翔的直播,而是见证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坠落。
55岁的网红“唐飞机”,在直播驾驶自购的超轻型飞机时发生坠机事故,飞机成了废铁,人也当场遇难。
![]()
直播间里的千名网友直接目睹了整个过程,惊恐中刷屏报警,而屏幕那头只剩下浓烟滚滚。
35万买的梦想,最后烧得只剩一条腿,这场悲剧到底是个人执念过猛,还是监管漏洞太多?
飞得高不代表飞得稳,直播变直播事故
9月27日那天,“唐飞机”一大早就在抖音开播,镜头里他调试设备、打招呼、检查飞控,一切看上去都还算熟练。第一次起飞成功后他又落地调整摄像头,准备第二次起飞。
结果飞机刚升空没多久,突然失控翻转,直直朝着地面砸下去,瞬间起火。直播画面里,火光冲天、黑烟蔓延,网友的弹幕从“起飞加油”变成“快报警”,但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附近村民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消防也紧急出动,但飞机已经烧得面目全非,人也无法救回。村干部后来确认了遇难消息,遗体已经被送往殡仪馆。
事发后,“唐飞机”的抖音账号被设为私密状态,视频全线下架,家属沉默,整个网络却炸了锅。
这架飞机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一款国产的超轻型共轴双桨直升机,最高时速100公里,理论上能飞40公里。
问题是,这种飞行器虽然被划归“超轻型”,但操作难度并不低。更关键的是,它几乎不受驾照、适航证的约束,只要不飞进管制空域,谁都能“说飞就飞”。
监管说是意外,地面没有人员伤亡也算“万幸”。可问题是,光直播间里就有上千人看着这场坠机直播,这已经不是一起简单的“个人事故”了。舆论的焦点也逐渐从“可惜”转向“谁该负责”。
从飞机梦到飞行殇,三次坠机才换来一次致命
“唐飞机”真名唐正兴,剑阁县某医院的后勤人员。从小就对飞行着迷,2024年忍痛拿出35万,买下这架浙江产的超轻型飞机,开启了他的“飞行人生”。
第一次试飞成功后他甚至买了卤菜和白酒,一个人在家庆祝,兴奋得像个刚考上飞行学校的小孩。
他不是专业飞行员,全靠自己上网学,练飞了大概9个小时,自称掌握了直飞、倒飞、悬停等操控技巧,还在抖音上拍视频教学,最多的时候有三万人同时在线看他飞。
他曾在视频里说,这种超轻型飞行器不需要驾照、不用报备,飞得自由,飞得潇洒。
事实上,他早就不是第一次出事了。2024年就因为油表故障,发生过两次小型坠落,分别从5米和10米高空摔下来。那时候飞机没事,人也没事,甚至还有人评论说“命硬”。
但没人真的当回事,连他自己都觉得“习惯了”,还继续飞。
有网友早就留言提醒他安全问题,问他有没有执照、有没有报备,他都笑着说“我都是合法飞”,还反问网友是不是羡慕他。
但业内人士早就指出,这类低空飞行器虽然不需要驾照,但必须避开管制空域,还要通过专业机构申请飞行计划。问题是,这种流程对个人来说几乎就是摆设,真正能“批下来”的凤毛麟角。
唐先生显然没有走这些流程。他的飞行和直播,从头到尾都靠自己安排、自己判断。这种“裸飞”行为,在热度面前被美化成“追梦人”,可他自己大概都没想到,这个梦最后成了他的葬礼。
谁该为这场“自由飞行”买单?
这场直播坠机事件很快引发了全网热议,有人指责飞机质量不过关,也有人觉得是“唐飞机”自己太冒进。但无论哪一方,其实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监管到底在哪?
根据现行的《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只要飞行器空重不超过116公斤、油箱不超过20升,就不需要适航证和驾照。
但问题是,这种“豁免”政策原本是为发展低空经济、鼓励民间飞行设计的,并不代表可以无底线操作。
更讽刺的是,个人根本申请不到空域飞行许可,必须通过有资质的公司。而这些公司要么收费高昂,要么流程复杂,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
所以很多像“唐飞机”这样的爱好者,干脆绕开流程,直接飞。飞得起,但也摔得起。
直播平台该不该担责?也成了另一个争议点。平台显然知道他在直播飞行,评论区常年是“起飞”“倒飞”“太帅了”的刷屏现场。
但没有任何提示、警告或审核机制,也没有对其飞行行为是否合规做出限制。这种默认式放任,看似是尊重创作者自由,实则是把观众也拉进了高风险现场。
更深层的问题是,监管本身对“低慢小”航空器的管理存在巨大盲区。从无人机、滑翔伞到超轻型直升机,只要飞得低、飞得慢、飞得小,就可以轻易逃脱监管雷达。
而这类飞行器的事故频率,近年来也在明显上升。
政府部门已经介入调查,重点就是看他有没有持照、是否合法飞行、是否违规直播。但这类事后调查,往往只是亡羊补牢。一场悲剧换来一次整顿,等下次再出事,又是同样的流程重演。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低空飞行器的管理正在加速收紧,特别是特朗普政府重启了对民用飞行器的技术出口限制,让国内飞行器制造企业感受到了压力。
国产飞行器在缺乏外部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质量把控和安全标准也面临新挑战。这不是一句“国产争气”就能解决的事。
飞行不是儿戏,直播更不是秀命
唐先生的悲剧,不只是一个人“追梦失败”的故事。它暴露出的是一个正在被忽视的现实:科技门槛在降低,飞行距离却没有变得更安全。
当技术普及快过管理制度的搭建,当平台热度压倒公共安全,这样的事故就不会是最后一次。
直播本该是记录生活的工具,不是拿命表演的舞台。每一个高风险行为的背后,都是对平台算法的讨好。但算法不会负责,观众也不会负责,真正买单的只有当事人自己。
飞行梦值得尊重,但不是谁都能自己造个飞机就上天。没有专业培训、没有安全意识、没有制度约束,哪怕飞上去了,也迟早要摔下来。唐先生飞了三次,摔了三次,最后一次成了终点。
35万买来的不是梦想,而是一场警示。愿这场直播事故,能为低空监管敲响警钟,也为那些还在“裸飞”的人提个醒:飞得自由不等于飞得安全,直播可以火,但命只有一条。
飞机烧成了废铁,那条被火焰吞噬的腿,是一场制度缺失的代价。飞行不能靠勇气撑起天,安全才是唯一的航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