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九月,中国住房租赁市场掀起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国企浪潮”。中国交建、上海地产集团、首开股份、保利发展这四家重量级央企与地方国企,不约而同地在短短一周内先后成立新的住房租赁业务公司。
这一密集、同步的行动,绝非偶然的市场行为,而是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租购并举”的国策下,实力雄厚的“国家队”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步伐,加码入场,重塑行业格局,担当市场“压舱石”的重任。
四大国企同步战略落子
九月的这场国企布局,呈现出地域广、速度快、规格高的特点,在市场上画下了一道浓墨重彩的轨迹:
在广州,9月26日,基建巨头中国交建与广州开发区城市发展集团联手,成立广州开城筑丰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07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韩学晓,经营范围包括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物业管理、咨询策划服务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等。
股权穿透显示,中国交建通过控股子公司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参与持股,广州开发区城市发展集团同步出资。
在上海,9月23日,上海地产集团这一地方龙头国企,通过旗下专业公司设立上海尚淙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6.4亿元,业务涵盖住房租赁、物业管理及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在北京,北京首开乐尚住房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住房租赁、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停车场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首开股份全资持股。
在重庆,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设住房租赁平台,重庆葆渝住房租赁有限公司完成注册,法定代表人为周伟,注册资本5000万元。
这四家企业的同步行动,构成了一个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到成渝城市群的全国性战略网络,标志着国企系租赁住房舰队加速集结启航。
转型“投、建、管、服”一体化
细观这四家新公司的经营范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企的入场并非简单扮演“房东”角色,而是致力于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中国交建的业务中包含“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凸显了其作为投资平台,整合资源、引导资金进入租赁领域的属性。
保利发展在重庆的新公司,业务涵盖了“房地产开发经营、商业综合体管理、房地产经纪”,描绘了从开发建设、社区运营到租后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蓝图。
上海地产集团和首开股份则均将“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等作为核心业务,强调了对租赁住房的长期持有和精细化运营管理。
这种模式的转变,揭示了房地产行业深刻的转型逻辑:头部企业正主动告别过去“高周转、重销售”的路径依赖,转向追求长期、稳定现金流的“持有+运营”模式,从“开发商”全面升级为“城市综合服务商”。
“国家队”加码的战略深意与市场影响
“国家队”在此时刻的集体发力,背后有着多层次的战略考量,对住房租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租购并举”是我国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国企的入场,能有效增加市场上稳定、规范、可靠的租赁房源供给,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有助于平抑租金、稳定市场预期,发挥其在民生领域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长期以来,住房租赁市场存在机构化率低、运营不规范、痛点众多等问题。国企凭借其强大的信用背书、资金实力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有望树立品质与服务的行业新标杆,推动整个行业向规范化、机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国企往往持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如商业配套、闲置土地等。成立专业住房租赁公司,为盘活这些存量资产、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新的通道。同时,通过实践探索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创新金融工具退出路径,将为行业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
国企的密集布局,再次宣告了住房租赁市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国家队”主导、多方参与、规范发展的新时代。随着这些巨头在资金、资源与政策支持下持续深耕,中国的租赁住房版图将被深刻改写。
对于广大租客而言,未来有望迎来更多“品质有保障、租期更稳定、服务更完善”的租赁选择,实现从“有的住”到“住得好”的跨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