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词与闺怨诗一样,是我国古诗词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题材,也是一个很独特的门类,主要是描写闺中女子的忧愁和怨恨,往往都是有感而发,十分的凄美动人。
当然,这些闺怨题材的诗词里面,更是不乏经典名句,诸如: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晏殊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等。
欧阳修也是填写闺怨词的大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花间词的传统风格,深得花间词之妙趣,具有深曲婉丽的独特艺术风格,被后世评价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欧阳修早期以代言体,也就是以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创作了一首《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堪称是其表达闺中女子愁情的闺怨词中的著名代表作。词作原文如下:
![]()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
这首词的大意是:
自从那日与君依依惜别,不知你流落何方,离家乡是远还是近。
我孤身一人在家乡守望,心中所藏全是苦闷,眼中所见俱是凄凉。
漂泊的你越行越远,家书也越来越少,直至音信全无。
我多想托鱼雁传书,可怎奈江河阔大,连鱼儿也深深地潜游在水底,踪迹难寻,你的消息我更是无从问寻。
夜已深沉,风入竹林,敲响萧瑟的深秋韵律。
一叶叶,一声声,都是我心中的离愁别恨。
心上人哪里得见?我有心斜倚着孤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
可惜,孤枕难眠,即使梦里团圆也成一种奢望,美梦又一次成为泡影,灯芯也即将烧尽成灰,灯光越来越暗,行将熄灭。
![]()
欧阳修这首《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一首描写闺中思妇离愁别恨的闺怨词。
整首词开篇直抒胸臆,直接道出恨的缘由,那就是因不知爱人行踪,故而,触景生情,无论看到什么,皆生出凄凉、郁闷之情,言外之意,就是无时无处不如此悲凉愁苦。
接着,由近及远,将闺中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天高水长,山高路远,雁绝鱼沉,音信全无,哪里还能寻觅爱人的踪影。
随后,进一步深入细腻地刻画闺中思妇的内心世界,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爱人远别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的无限愁苦之情。
最后,着力渲染空床独宿的闺中思妇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她为了摆脱愁苦,急于入睡成梦,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亲人,然而,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梦想也未能实现。
全词语言浅白,用词清丽;细腻委婉,情感朴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哀怨缠绵,清疏蕴藉;委婉曲折,深沉精细。
总起来看,欧阳修这首词有别于以前的花间词,没有去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妇内心的思想感情,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其婉约深沉的风格。
词中可以说是佳句叠出,开篇那句“别后不知君远近”就十分打动人心,随后那句“渐行渐远渐无书”也是让人心情压抑,而那两句“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更是千古名句,借助自然景物,写尽了闺中思妇的万般愁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