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9月26日,一则悲痛的消息划破了戏曲界的宁静。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派老生、天津京剧院一级演员杨乃彭先生不幸因病离世,享年80岁。
一经天津广播记者证实,梨园内外都被震惊,不少戏迷和京剧大家纷纷发文悼念。
或许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然而他的一生好似京剧的缩影,很多人缅怀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京剧的大师。
![]()
因病逝世
杨乃彭的病情与明星大S的有些相似,都是肺部感染引发了肺炎。
在疫情之后,杨乃彭的身体就大大不如从前,经历过新冠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就不太好。
经过几年的调养,杨乃彭的身体健康刚刚有点起色,噩耗就传来了。
早在几个月前,杨乃彭就得了感冒,但是吃了药以后长期不见有所好转。
紧接着,感冒就引发了更加严重的肺炎,慢慢地就变成了白肺。
家里人得知这一噩耗,立马就将杨乃彭送到了医院,然而检查情况却不容乐观。
![]()
后来,杨乃彭不得不到了插管这一步,被迫卧病在床。
眼睁睁看着老人的身体日渐消瘦,家里人心里都心疼不已。
渐渐地,家里承担不了高额的治疗费用,家里人都尽力筹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也不免得到消息。
天津京剧院得知杨乃彭的病情以后,还积极组织了一场义演活动,许多戏曲界的朋友和戏迷们陆陆续续献出爱心。
有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们,选择穿上华丽而沉重的戏服,登台表演,认真演出。
![]()
例如裘派名家康万生,他曾经与杨乃彭合作多次,最经典的就是《大探二》。
当时有人在后台看到了他。
已经78岁的康万生,正默默地佩戴着头盔,或许是如今经不住头盔的紧勒,头有些不舒服,就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
他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眼角有些反光,不知道是不是泪水。
或许他是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杨乃彭,或许也想到了日后的自己,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康万生先生表示,戏比天大,情义亦更大。
![]()
这场义演活动,不仅仅是为杨乃彭筹集治疗费用,也是一场对杨乃彭的深切怀念。
然而,命运仿佛看不到这些温情,毫不留情的夺走了杨乃彭的生命。
最终,2025年9月26日晚,杨乃彭先生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在天津溘然长逝。
这个时候,距离他的八十大寿仅仅剩下一个月,让人惋惜。
消息传出后,戏曲界一片哀痛,他轻轻地走了,但也留下了艺术。
他的小儿子杨少彭和孙子杨泽崧继续扎根在戏曲界,传承着这份艺术,弘扬着这份文化。
![]()
杨少彭为了继承杨派的衣钵,舍下了从小就学习的武生,在16岁的时候毅然决然改学了老生。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杨少彭表示,“别人练习一遍的,我至少练习三遍”。
现如今,杨少彭文武双全,俨然成为了杨派老生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并且,2018年的央视舞台上,他的孙子杨泽崧也登台表演,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一门杨派,一家三代人同台演出,观众无不喝彩这段梨园佳话。
晚年的杨乃彭仍然继续沉浸在戏曲事业里,无论是新编红色京剧《华子良》,还是开设专修班,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
放心不下妻子
在离开前,杨乃彭老先生还一直担心自己的妻子,他说他最牵挂不下的就是妻子。
杨乃彭与妻子王新玲的爱情故事也是令人夸赞。
两人是校园爱情,也算是青梅竹马,在戏校的时候两个人都早已互生情愫。
后来1969年,两人终于迎来了结婚这件大喜事,从此成为了一家人。
两人的同学还调侃道,没想到这一对欢喜冤家竟然走到了一起,还结婚了。
婚后,王新玲为杨乃彭生了两个儿子,杨青与杨少彭。
![]()
王新玲在结婚前也是受尽宠爱的,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她是最小的老七,从小就招人喜欢,哥哥姐姐也都愿意惯着这个小妹。
成家后,王新玲当了妈妈还不会做饭,家务活也不擅长,杨乃彭也没有怨言,将家里的一应事务都包揽了下来。
杨乃彭每天早上给家里昨晚早餐,就和王新玲一起去单位上班。
下班回家后,杨乃彭就快速做饭,饭后就接着刷碗,洗洗涮涮,做一些家务。
有一次,杨乃彭需要去外地演出,于是家里就剩下了王新玲和孩子。
![]()
王新玲不会做饭,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吃饭。
后来,岳母和公婆都向杨乃彭提醒,王新玲不会做饭,以后家里又没人该怎么办。
可是,杨乃彭仍旧为王新玲做饭,也没有催促她学者做饭、做家务。
他们的感情也并不是平平淡淡,王新玲为了杨乃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拒绝的调往北京的机会。
不仅如此,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是杨乃彭拼命救了母子三人。
因为天津距离唐山很近,不免受到波及。
![]()
当晚,王新玲睡得很死,等叫醒她以后,房子已经晃得很厉害了。
杨乃彭一咬牙背着大儿子一只手抱着小儿子,另一只手死死攥着迷迷糊糊的王新玲就往外跑。
刚刚逃到楼下,院子里的棚子就到了下来,眼看着就要砸到王新玲身上,杨乃彭此刻用力推了她一把,躲了过去。
这次经历让两人刻骨铭心,王新玲也一辈子记得杨乃彭的好。
王新玲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他救过我的命”。
可如今,杨乃彭走了,只剩下她一人留在这世界上。
![]()
结语
如今,杨乃彭先生虽然离去,但是杨派老生的艺术传承并不会就此断开。
一家三代的故事会永远流传,永远记在人们心里,或许将来仍能看到再次三代同台的画面。
杨乃彭曾说过,京剧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有义务把杨派艺术发扬光大,为京剧事业尽到自己的责任。
或许正如戏迷所说,只要杨派的韵味还在延续,杨老就一直存在梨园之中,存在人们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