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戏,如何能同时唱响十个剧种?答案由一场分享会缓缓揭晓。近日,星·杂剧《伪装者》名家分享会在宝山区文化馆举行。作为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赋能计划”与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系列活动的联动,本次分享会主题为“以京韵、徽音声腔演绎家国情怀”,邀请剧中明台的扮演者、京剧名家冯冠博与程锦云的扮演者、黄梅戏演员沈海燕现场分享创作心得,带领观众深入领略这部多剧种融合的创新之作台前幕后的艺术探索。
![]()
作为本届艺术节中红色文化与艺术创新交融的典范之作,星·杂剧《伪装者》改编自同名小说及电视剧,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明家四姐弟在汪伪统治时期投身革命的故事。作品不仅以海派叙事谱写家国大义,更开创性地融合越剧、沪剧、京剧等十大剧种及音乐剧元素,汇集多位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奖艺术家,通过富有时代感的舞美设计与多元唱腔的融合,实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当代表达,广受好评。
![]()
面对现场观众的期待,两位艺术家娓娓道来,分享了角色塑造与创作体会。由于作品融合了多个剧种,每个角色都承载着不同戏曲风格的表达,如何在保留各剧种特色的同时实现整体协调,是排演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冯冠博坦言,排练中确实遇到了语言障碍、行腔不接等难题。“京剧高亢激昂,越剧柔美婉约,风格迥异。不同剧种有不同的声腔和语言习惯,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在台词对唱和衔接配合上反复磨合,既要守住各自剧种的特色,又要服务于统一的戏剧节奏。”沈海燕补充道,“我们也在舞台表演形式和人物动作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反复推敲,既要保留传统戏曲表演的内敛含蓄,又要表现出现代戏的真实感,让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达成平衡。”团队也巧妙地运用音乐进行串联,实现了不同声腔在舞台上的无缝流转。
![]()
在交流中,两位艺术家特别探讨了如何将不同剧种的特色与角色性格特质深度结合这一重要课题。冯冠博认为,京剧程式化的表演语言和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恰好能够精准传递明台身处特殊战线时所需的隐忍与机变;沈海燕则分享了黄梅戏的质朴婉转如何与程锦云柔和与坚韧并存的特质相得益彰。两人均表示,参演《伪装者》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戏曲创新的实验与挑战。由于剧中对手戏涉及京剧与黄梅戏的交融,他们在音乐与唱腔上做了大量尝试,力求既保留本剧种的韵味,又契合人物性格与剧情发展。
![]()
现场,两人还演绎了剧中的精彩唱段,婉转的黄梅调与铿锵的京韵交织,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在互动环节,有观众问及“为何部分角色由两位演员共同扮演”,主创解释道,这既是多剧种融合的舞台呈现,也是从不同戏曲视角丰富角色内涵的一种探索,有助于增强戏剧的表现力与层次感。
![]()
整场分享会既有深度的艺术对话,也有生动的表演展示,不仅让观众对《伪装者》这部创新杂剧有了更立体的了解,更让人感受到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创新活力。作为文明实践“文化赋能”的生动实践,本次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进市民生活,不仅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也为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可能,让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在市民触手可及的地方生根发芽。
宝山滨江Citywalk攻略出炉!打卡正当时
3000㎡!属于萌宠的gogoland帮你找到了!
这些年,90后的智造进行曲
记者:李桃 倪晟罡
编辑:陆天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