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了解地主,就要知道古代的投资方式。在很早以前,人民普遍热衷于古董和黄金,当时有个词叫乱世古董,盛世黄金。因为黄金比较显眼,很容易让人有非分之想,于是人民只在盛世储存古董。而古代大部分人都没有念过书,那就更别说鉴别古董了,但后来人们发现古董虽然安全,但不方便储运,而且一旦发生饥荒,你就算价值连城的黄金也换不来一两白面。那么最稳妥的方式就是让自己不流浪,那么能不流浪呢?那就是拥有土地让自己储存有足够多的粮食,这时候地主便产生了,因此地主基本产生于明清时期,或者也可以说明清时期是地主的巅峰。当然,我们只讨论狭义的地主。而地主总体也分为三类:
![]()
首先就是皇权地主,这也是一个王朝最大的地主。比如明朝时期的王爷,哪个不是拥有千顷土地呢?再比如清朝通过圈地得到土地的旗人,毫无疑问他们就是一个王朝的寄生虫。皇帝一方面为了稳固统治,大规模赏赐土地讨好他们,同时另一方面在赏赐土地时造成很多人失去土地,最终又成为一个王朝的导火索。比如明朝就是亡于农民起义,看起来明朝没钱,但这些朱家子弟哪个不是富的流油呢?崇祯皇帝不去从他们身上谋求财富,反而去压榨百姓,因此自然让很多人追随李自成了。
我再比如明朝时期的魏忠贤,很多人觉得魏忠贤还怪好嘞!但魏忠贤的背后就是这些地主,他们极力讨好魏忠贤,然后利用其权势去搜刮百姓。比如修改河道让这个县土地淹没导致成为灾民,然后低价从百姓手里买地,看起来都是自由的,但百姓压根没有选择项。这也是从万历以后明朝腐朽不堪的原因,而这些大地主背后又是无数的小地主。他们就像树根一样盘根错枝汲取着明朝的元气,而伴随着的也是明朝的财政亏空不断加大,而且从土地面积来说,他们就是古代地主的主流力量。
![]()
其次就是官僚地主,这些人就是那些赋闲在家的官宦人家。在古代讲求门生,然后这些官吏的下面是一大批门生,门生的背后又是一大批门生。然后他们赋闲后虽然没有实权,但他们的门生遍布天下,然后他们与当地官吏勾结夺取土地。比如清朝时期的高士奇,甚至当地县太爷都要看高士奇的脸色。他们伺候了皇帝一辈子导致这种奴性在他们心里深根发芽,然后展现出来的都是畸形的性格,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对这些长工特别苛刻。甚至长工在他们家的地位还没有牲口高。
他们虽然土地广阔但很显然比那些皇权地主要少的多,而且他们中有一些正直的人也能善意对待百姓。但这种总体是少数,而且这些善意的地主不是朝廷大员,而是地方落选的秀才,因此这种地主普遍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人,再就是他们的一些后人良心发现对这些佃户和长工比较好。但总体来说,他们对一个王朝和民族的危害是要远远大于这偶尔的善意。这也是几千年来人们对地主这个阶层深恶痛绝的主要原因,当然他们的罪孽远远比我说的要重的多。他们也是古代地主的主要来源。
![]()
第三种就是小地主,简单来说就要回归到我刚开始说的储蓄方式。在古代是不分家的,兄弟出入经商挣钱,然后把钱都给自己的父母,然后再由兄弟两个合伙种地和包山头。由于他们手里的土地较少,因此他们自然就不会给佃户出租了。他们只有在农忙等时候才会雇佣长工,那时候长工是没有工资的,运气好有赏钱。但吃饱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如果你吃的太多,地主的家人会不愿意,因此长工在一边吃,地主婆娘指着家里的驴骂你就成了很常见的情况。
其实客观来说,这种地主是比较好的。一方面他们的土地都是正规买来的,另外一方面他们雇佣长工也能给那些被皇权地主和官僚地主抢夺土地的百姓一条活路。我们看过一个电视剧叫白鹿原,其实里面的地主是最符合这种小地主的。而抗日战争时期,那些积极让自己的儿女保家卫国的大部分都是这些人,他们有钱可以让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这反而让他们成为了最早的精英阶层。上个世纪很多文学大师和科研学者基本都是出自于这样的家庭,他们也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特征。
![]()
其实地主的产生也只是古代君主制的缩影,但大部分仍然是历史的阻碍。我们不应该忽略他们的历史作用,也不应该夸大他们的历史作用。不过纵观整个历史,在君主制时代土地是真正不可能落到百姓身上的。即使那些开国时期重新分配土地的王朝,百姓也只是短暂的土地持有者,皇权三代以后则更加变本加厉。就比如历史上的东汉王朝,当初有多评论,后期世家大族的搜刮也会多严重。很简单,土地是资产,而要守护住资产,就要有匹配的权力,不然这些就会成为你的悲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