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梁格卫。
可能你没听过我,也可能你刷到过我却没记住我——没关系,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V,也不是专业歌手,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今天写这篇长文,不是为了蹭热度,也不是为了博眼球,只是作为一个听汪苏泷老师音乐长大的孩子,想认真说几句心里话。
我08年出生,今年17岁。
第一次听到泷泷老师的歌,是在《中国新声代》。那年我还小,不懂什么是编曲、什么是混音,只记得表姐——一个已经喜欢汪苏泷十年的老粉——拉着我一起看电视。她当时特别激动地说:“这个声音你一定要听,他写的歌真的会说话。”
我就那样一听,就喜欢上了。不是那种“追星式”的喜欢,是那种“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这样写”的震撼。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他不仅唱得好,写得更好。他的旋律里有故事,歌词里有温度,连副歌的转音都像是在安慰某个时段的我。
我今年已经退学了,原因很多,不太想展开讲。但音乐一直是我在混乱生活里唯一能抓住的东西。而汪苏泷老师的作品,就像是我青春里的背景乐,不管我状态多差,只要耳机里响起《小星星》《有点甜》《年轮》《晴》……我就觉得,好像还没那么糟。
说回最近的事。
我不是娱乐圈的人,也没资格对谁指手画脚。但作为一个听了泷泷老师快十年音乐的小听众,我真的忍不住想说几句:
1.
汪苏泷老师是靠作品走到今天的。
他写的歌,陪伴了太多人。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爆款,而是那种你过了几年再听,还是会心里一软的旋律。他不需要靠炒作、不需要靠话题,他的歌就是他最有力的自我介绍。
2.
我们要学会“喜欢得有分寸”。
粉丝和偶像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舞台之上,我为你呐喊;生活之外,我为你留白”。
不要偷拍、不要私联、不要跟车、不要打扰他的家人和朋友。喜欢不是占有,不是“我为了你什么都做得出来”,而是“我知道你是我生活里的光,但我不会靠近火源,更不会让你烫伤”。
这句话,说给所有“小泷包”听,也说给所有追星人听。
我们不是他生活的参与者,只是他音乐的见证者。把热情留给演唱会、专辑、打榜、投票、合唱,把安静留给他下班后的那条街、那杯奶茶、那段属于他自己的时光。
3.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很多人把“吃瓜”当成娱乐,把“造谣”当成玩笑,把“带节奏”当成本事。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随手打出的一句话,可能是别人彻夜难眠的原因。
我知道我年纪小,说话没分量,但我还是要说: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不是高情商,是基本教养。
“不打扰,是我的温柔”不是饭圈口号,是做人底线。
最后,想对泷泷老师说:
我不知道你现在经历着什么,也不知道你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但我想让你知道,有一个17岁的少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被你写的歌一次次拉出深渊。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继续做那个认真写歌、认真唱歌的汪苏泷。
我会一直听,一直相信,一直等你的下一首作品。
哪怕有一天我不再年少,不再听流行歌,你的旋律也会在我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干净的角落。
也谢谢大家看完我这么长的一篇碎碎念。
如果你也曾在某个深夜,被某句歌词轻轻抱住,那我们就是一样的。
愿我们都能把“喜欢”变成温柔的力量,而不是伤人的借口。
#汪苏泷实力唱作人#
#音乐是我唯一的不退学#
#小泷包一直在#
#边界感也是爱#
#谢谢你唱过那些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