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中国系企业激增背后:一场由签证政策变革引发的“创业移民”潮
在大阪市区的街头巷尾,一股中国企业的创业热潮正在悄然涌动。日本阪南大学国际学部的松村嘉久教授每天查阅日本国税厅更新的法人信息时,发现了一个明显趋势:中国系企业的新设数量从8月下旬的日均十余家,猛增至9月上旬的日均二十到四十余家。这一异常增长的背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签证政策博弈。
![]()
日本政策变革倒计时:资本金门槛提高六倍的冲击
8月26日,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公布了一项令许多外国人措手不及的新法案:针对外国创业者的“经营·管理签证”资本金要求将从现行的“500万日元(约23.86万)以上”大幅提升至“3000万日元(约合143.15万元)以上”,新规预计将于10月中旬正式实施。
这一政策变动在对日本移民感兴趣的中国大陆人群中引发震动。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上,相关讨论热度迅速攀升:“冲击!资本金要求暴涨至3000万日元”、“新政实施前请尽快申请!”等留言层出不穷。经营·管理签证被一些中国网民称为“性价比超高的日本移民捷径”,可享受“优质教育和医疗”、“日本全部特权”。
“皮包公司”的集中涌现:aimin地区的奇特现象
松村教授在研究企业名单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多家不同法人的注册地址集中位于同一栋建筑内,其中一处位于大阪西成区所谓的“aimin地区”。这里原本是供生活保护者使用的共同住宅,如今却成为中国系法人的集中注册地。
“这些地方实际上成为了‘皮包公司聚集地’,”松村教授指出,“公司名称和业务范围看起来正规,但实际上几乎没有真实的业务活动。”
调查显示,这些中国系企业登记的业务目的主要集中在民宿经营、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大阪市特有的“特区民宿”政策(无营业天数限制)为此类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日本全国约6300家特区民宿中,约95%集中在大阪市,而其中至少48%由中国个人或企业运营。
移民捷径:经营·管理签证的“正确打开方式”
松村教授解释了这一签证如何成为中国移民的跳板:中国人首先以500万日元(约23.86万元)资本金在日本注册皮包公司,购买民宿物业并由公司名义运营,实际业务则委托代管公司处理。以此创造经营实绩后,申请经营·管理签证。获得该签证后,最长5年内可自由出入日本,携带家人定居,并最终可申请永久居留权。
“对想移民日本的中国人来说,这次签证条件修改无疑是巨大冲击,”松村教授分析道。
政策收紧的双刃剑
虽然松村教授长期呼吁完善经营·管理签证的申请条件,但对新政策的效果持保留态度。他担心“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会误伤真正有意在日本创业的外国人。
“申请经营·管理签证的外国人良莠不齐,虽然滥用制度的‘糟粕’较多,但也不乏‘精华’,”松村教授表示,“全面提高资本金要求可能会导致真正的人才也被拒之门外。”
这一变化对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以往,在日本高校毕业后获得“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的外国留学生,若想创业并将签证转为经营·管理类,500万日元(约23.86万元)的资本金门槛相对可行。提升至3000万日元(约143.15万元)后,这一路径将变得困难重重。
移民潮难止:政策变革后的新趋势
然而,松村教授认为,即使资本金要求提高,中国人通过经营·管理签证移民日本的趋势不会根本改变。与新加坡约2.5亿日元(约合1193万元)的投资移民门槛相比,日本的3000万日元(约143.15万元)对资金充裕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吸引力。
“资金充裕的中国人将继续投资日本房地产,以获取经营·管理签证,”松村教授预测,“即使民宿经营受限,房地产租赁业务仍是可行之路。与中国不同,在日本购买房地产可获得土地所有权,加上日元贬值的价格优势,吸引力依然强劲。”
面对特区民宿激增带来的垃圾问题和邻里纠纷,大阪市正在考虑暂停接受新的特区民宿申请。但松村教授指出,根本问题在于日本国家层面缺乏明确的移民政策。
“国家事实上以低门槛允许外国人‘移民’,却将应对工作丢给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松村教授指出,“日本没有国家层面的‘移民政策’,甚至没有展示基本态度。我认为问题的根源正在于此。”
10月中旬后,大阪的中国系企业设立潮可能会暂时平息,但日本面临的移民政策挑战,却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