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7日,由我校与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25河南省民办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本次研讨会以“产教协同,数智融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暨人才培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省内22所民办高校及部分公办高校的70余位专家与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大数据专业发展大计。
![]()
副校长唐多毅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37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着重介绍了学校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等举措,从而推动专业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情况。唐多毅指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河南省民办高校特色发展项目,已成为学校工科专业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升该专业的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宋国杰教授以《从数据科学到智能科学》为题,深刻剖析了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从“数据科学”向“智能体新范式”的深刻变革。他前瞻性地指出,未来需要转向“小数据、大任务”的研究与应用模式,并建议高校应将“智能科学”作为一级交叉学科进行顶层设计与建设,同时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机制,着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甘勇教授聚焦专业建设的《挑战与机遇》,提出民办高校需立足自身办学定位,明确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他重点阐述了构建“数学基础 + 计算机技术 + 数据分析”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并强调要通过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切实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专题研讨环节,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赵章红教授结合AI在医疗、生物等前沿领域的具体科研应用案例,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赋能作用。他建议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积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河南大学韩道军教授系统介绍了其所在单位探索实践的“三维一体”创新育人体系,即通过深化科教融合、强化产教协同、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郑州轻工业大学吴怀广教授则展示了以“厚基础、强实践、重智能、能创新”为特色的培养模式与丰硕成果,分享了通过深度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成功路径。郑州西亚斯学院沈建京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大数据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深层原因,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专业共建、课程共融、资源共用、平台共享、就业共促”为核心的“五共机制”,为破解校企协同难题、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本次研讨会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为河南省民办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建设者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交流平台。与会代表围绕专业标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思考,碰撞出许多有价值的火花。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层次高、内容实、成效好,不仅促进了全省民办高校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相互借鉴,提升了对专业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显著扩大了我省民办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全省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来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责编:郭美含 终审:周景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