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东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张宏璞的贪腐案情公之于众时,其人生轨迹的巨大反差令人震惊 —— 从荣成乡镇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历经三十年官场攀爬,官至副厅级;从曾被推荐为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 “模范干部”,到沦为大肆贪污受贿、任人唯亲的腐败分子。这看似离奇的 “双面人生”,绝非个案的偶然,而是撕开了地方选人用人机制中 “带病提拔” 顽疾的一道血淋淋的口子,暴露出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沦丧,更是组织监督体系的深层漏洞。
回溯张宏璞的仕途,每一步 “晋升” 都透着诡异的 “矛盾感”。在环翠区委书记任上,他一边以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的口号博取政绩,一边却利用职权为亲属和亲信谋利,将工程招标、土地出让等关键领域变成 “私人领地”;在文登区委书记任内,他顶着 “改革先锋” 的光环推进城市建设,背地里却收受巨额贿赂,甚至通过 “影子公司” 变相侵占公共利益;即便升任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后,他仍未收敛,反而将贪腐之手伸向农业、水利等民生领域,把权力异化为满足私欲的工具。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一名劣迹斑斑的官员,竟曾被纳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推荐名单,若不是后期东窗事发,或许还会顶着 “模范” 头衔继续向上攀爬。
![]()
张宏璞的 “带病提拔”,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年来 “病症” 被不断掩盖、“病情” 在提拔中持续恶化的结果。从乡镇到县区,再到地级市、省直部门,每一次职务晋升本应是组织考察的 “关口”,却沦为他掩盖贪腐行径的 “跳板”。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远比个案本身更值得警惕:
其一,“政绩光环” 下的监督盲区。张宏璞在任地方主官期间,善于用 “GDP 增长”“城市建设成效” 等显性政绩包装自己,部分组织部门在考察时,过度看重短期政绩,忽视了对干部品德、作风的深度考察,让 “政绩外衣” 遮住了 “贪腐内核”;其二,“熟人社会” 里的考察失真。在威海本地深耕多年,张宏璞构建了庞大的 “关系网”,部分考察人员受限于 “人情干扰”“圈子影响”,对其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在考察材料中 “避重就轻”,导致 “带病干部” 一路绿灯;其三,“事后追责” 的滞后性。对干部的监督多集中在 “出事之后”,而在日常工作中,对权力运行的动态监督、对 “苗头性问题” 的及时纠偏机制严重缺失,使得张宏璞的贪腐行为在多年间未被发现,直至造成重大损失后才被查处。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推荐对象的身份,给张宏璞案增添了更强烈的讽刺色彩。这一荣誉本应是对干部 “德能勤绩廉” 的全面认可,却险些被一名贪腐分子玷污,这不仅是对荣誉的亵渎,更是对组织公信力的伤害。它深刻警示我们:选人用人绝不能 “唯政绩论”“唯关系论”,必须把 “廉洁” 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把 “品德” 作为不可或缺的前提。如果组织部门在考察时多一份严谨、少一份宽松,在监督时多一份主动、少一份被动,在问责时多一份及时、少一份滞后,张宏璞或许就不会从 “人民教师” 堕落为 “腐败分子”,更不会在 “带病” 状态下一路晋升至副厅级。
张宏璞案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曝光的 “带病提拔” 案例,如某市原市长从县级干部到地厅级的晋升过程中,多次被举报却仍获提拔;某省直部门原主任在任县委书记时就存在违纪问题,却凭借 “包装政绩” 顺利晋升。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选人用人机制中的 “防火墙” 尚未真正筑牢,“带病提拔” 的土壤仍未彻底清除。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靠个案查处,更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重构:
![]()
一方面,要完善 “全周期管理” 的考察机制,将干部考察从 “提拔前” 延伸至 “日常工作中”,从 “听汇报、看材料” 拓展到 “访群众、查实绩”,既看 “显绩” 也看 “潜绩”,既看 “能力” 也看 “品德”;另一方面,要建立 “终身追责” 的问责机制,对在干部考察、提拔过程中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人员,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都要严肃追责,以 “零容忍” 态度堵住 “人情关”“关系关”;此外,还要畅通 “群众监督” 的渠道,让干部的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让 “带病干部” 无处遁形。
从荣成乡镇的三尺讲台,到省农业厅的副厅办公室,张宏璞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一条 “从正到邪” 的道路;从 “优秀县委书记推荐对象” 到 “贪腐嫌犯”,他的人生转折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对组织选人用人工作的深刻警示。每一名干部的堕落,都意味着公共利益的受损、群众信任的流失;每一次 “带病提拔” 的发生,都在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唯有以张宏璞案为镜鉴,深刻反思、举一反三,真正把 “好干部” 标准落到实处,把选人用人的 “关口” 把严把实,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才能让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走上合适的岗位,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
张宏璞案的尘埃落定,不应是事件的终点,而应是推动选人用人机制改革的起点。唯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彻底铲除 “带病提拔” 的土壤,才能让官场生态回归清明,才能让每一份权力都真正用于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张宏璞案留给我们的最深刻教训,也是对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这一荣誉的最好捍卫,更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的最好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