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粤港澳画家联袂创作的《丰收图》,从岭南艺术大观(中山)创作基地走向甘肃五谷种业的空间,这幅承载着河西走廊丰收盛景的国画,早已超越艺术品本身——它既是企业守护粮食安全的精神图腾,更是岭南艺术大观以“和合”美学连接艺术与商业、激活多元社会价值的生动缩影。
![]()
作为东方“和合”美学空间设计师,创始人杨晗打造的并非单纯的艺术平台,而是一个让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从组织艺术家为企业定制主题创作,到通过雅集搭建艺术与商业的对话桥梁,岭南艺术大观的每一次实践,都在为社会文化生态注入新活力,其社会价值可从三个核心维度深入解读。
![]()
一、打破边界:让艺术从“小众殿堂”走向“大众日常”
长久以来,艺术常被局限在画廊、博物馆的“小众殿堂”,与公众生活、商业场景保持距离。岭南艺术大观的实践,恰恰打破了这层边界,让艺术真正融入社会日常。
一方面,它推动艺术“走进企业”。通过为五谷种业创作《丰收图》这类定制作品,艺术不再是孤立的审美对象,而是成为企业空间的文化符号——员工在工作场景中就能接触笔墨意境,访客能透过画作感知企业精神,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提升公众审美素养的日常载体。另一方面,它让艺术“关联现实”。平台引导艺术家聚焦“一带一路”“粮食安全”等时代议题,使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而是扎根社会现实,既能让公众通过艺术理解时代主题,也让艺术本身拥有了更广泛的社会传播力。
![]()
二、激活动能: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商业”双引擎
在区域发展中,文化创造力与商业创新力往往是两大核心动能,而岭南艺术大观则成为连接二者的纽带,为区域发展激活“双引擎”。
从文化维度看,它为岭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路径。平台聚集李得之、黎柱成等粤港澳知名画家,在创作中既坚守岭南笔墨的灵动细腻,又结合企业需求与时代主题注入新内涵,让传统国画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命力,助力区域文化资源的活化与传承。从经济维度看,它为企业发展赋予文化附加值。通过艺术赋能,企业不仅能塑造独特的文化辨识度,更能提升品牌的社会口碑与文化厚度——如五谷种业因《丰收图》,从“种业企业”的单一认知,拓展为兼具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情怀的品牌形象,间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软实力。
![]()
三、构建生态:以“和合”理念探索社会协同新范式
岭南艺术大观最核心的社会价值,在于其以“和合”美学为根基,构建了艺术、企业、社会三方协同的新范式。
这种“和合”并非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和而不同”的共生——艺术保持创作的独立性,不沦为商业附庸;企业尊重艺术的审美价值,不将其视为单纯的营销工具;双方在平等对话中相互启发,最终产出兼具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成果。例如,《丰收图》既满足五谷种业的文化表达需求,又具备独立的艺术水准,更成为记录区域合作、时代发展的文化载体,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
![]()
这种范式的意义在于,它为社会不同领域的协同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当文化与经济不再各自为战,当艺术与商业能够和谐共生,便能形成更具活力的社会生态,为社会整体进步提供持久动能。
![]()
从让艺术贴近大众,到为区域发展赋能,再到构建社会协同新生态,岭南艺术大观的实践证明:文化的价值从不局限于审美本身,商业的意义也不止于经济增长。当“和合”之笔连接起艺术与商业,便能书写出兼具温度与力量的社会价值新篇,而这,正是岭南艺术大观留给社会最珍贵的启示。
作者简介
![]()
陈永生,笔名虚悟。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广东省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山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山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山市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小榄镇文联副主席,小榄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撰文|陈永生
编辑|孟艺迪
审校|杨晗
核发|岭南艺术大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