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6 日凌晨,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结果像一颗石子,砸破了伊朗短暂的平静。
4票赞成、9票反对、2票弃权,中国和俄罗斯共同提出的“延长对伊朗制裁豁免期限”决议草案,最终没能通过。
![]()
这意味着,美西方主导的对伊制裁将在不到24小时内正式生效,伊朗刚有起色的能源出口、民生物资进口,可能又要回到举步维艰的状态。
这次安理会表决的结果,不是数字那么简单,它直接关系到伊朗普通人的生活,也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微妙平衡。
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投了赞成票,圭亚那和韩国选择弃权,剩下以美国、英国、法国为首的9个安理会成员国,清一色投了反对票。
![]()
这种投票格局,其实早就暗示了结果,美西方想通过制裁快刀斩乱麻,逼伊朗在核问题上让步。
虽然这次制裁范围和力度还没完全明确,但从美西方的态度来看,能源和金融领域大概率会是重点,毕竟这是伊朗经济的命脉。
中俄提出这份决议草案,初衷就是想给各方留个缓冲期,在这个时间里,大家坐下来好好谈,既能解决伊核问题的分歧,也能避免伊朗民生进一步恶化。
可美西方显然没给这个机会,这种零对话的强硬态度,不仅让伊朗失望,也让不少全球南方国家看不下去。
比如印度、巴西等国,此前就多次公开呼吁通过对话而非制裁解决问题,因为制裁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对他们的经济也没好处。
所以,面对制裁生效的结果,各方态度截然不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中国的立场,不只是遗憾,更直接给美国划了一条红线。
中国在联合国表示对决议未通过深表遗憾,因为这违背了政治解决伊核问题的大方向,中方提出三个坚持。
![]()
坚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坚持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坚持伊核全面协议的精神原则,最后,中方明确要求美国承诺不对伊朗动武,这就是给美国划下的红线,不能把制裁当成动武的借口。
反观美西方的表现,就有点双标了,他们一边喊着维护地区安全,一边对以色列的核问题装聋作哑。
伊朗外长在会上直接点破了这一点,美西方对伊朗的制裁,本质上是选择性执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缘利益。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国家的态度也很矛盾,他们希望伊朗遵守伊核协议,又不敢违背美国的意愿,只能跟着投反对票。
可他们忘了,欧洲是伊朗石油的重要进口方,制裁生效后,欧洲的能源成本会上升,化工、交通等行业都会受影响。
而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制裁生效后,伊朗该怎么走,是继续跟美西方耗着,还是转向中俄等国寻求合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向东看或许是最现实的选择,首先,中俄是伊朗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经济上,中国和伊朗有长期的能源合作协议,即使在制裁期间,也能通过人民币结算等方式保障伊朗的石油出口,俄罗斯则能给伊朗提供军事和技术支持,帮助伊朗提升国防能力。
在外交上,中俄一直站在伊朗这边,这次提案被否后,俄罗斯也明确表示会继续支持伊朗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
向东看不只是找靠山,更是找发展机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帮伊朗建设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伊朗的经济民生,上合组织也向伊朗伸出了橄榄枝,加入后伊朗能更方便地与中亚、南亚国家开展贸易,减少对美西方市场的依赖。
比如伊朗的拉什特港,如果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升级改造,就能成为连接中东和南亚的物流枢纽,给伊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当然,伊朗向东看也面临挑战,比如如何平衡与中俄的合作,如何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援助。
但相比跟美西方妥协,向东看至少能让伊朗掌握更多主动权,不用看美西方的脸色,不用在民生和核问题之间二选一。
正如中方所表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不会改变,推动对话合作的努力不会放松,这对伊朗来说,就是最坚实的后盾。
安理会的这次表决,只是伊核问题的一个小插曲,不是终点,美西方想用制裁逼伊朗屈服,恐怕打错了算盘。
![]()
历史已经证明,制裁只会让伊朗更团结,也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西方的霸权逻辑,对伊朗来说,向东看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却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未来几个月,咱们可以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伊朗会不会加快与中国的能源和基建合作,二是美国会不会回应中方不使用武力的要求。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靠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坐下来对话,才能让中东地区恢复和平稳定,才能让伊朗民众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伊朗的期待,也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