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农业农村部长韩俊刚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再次敲响警钟: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和宅基地,退休干部也不例外。
这已经是今年官方第二次强调这条红线,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农村那么多闲置房屋,国家还是不让城里人买?
![]()
为什么城里人下乡买房被紧急叫停
目前全国农村宅基地面积约占农村建设用地的70%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面对如此庞大的闲置资源,为什么国家还要严防死守,不让城里人染指?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当时有专家公开建议允许城市人下乡购买宅基地使用权,认为这样既能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又能满足城市人的田园梦想。这个提议一出,立马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少城里人开始蠢蠢欲动,想着去农村买块地建个小院子。
![]()
但现实很快给了这些想法一记重锤。从2019年开始,官方就反复强调这个口子不能开。当时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到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画出两条红线: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禁止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
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还专门印发通知,要求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和住房,不得以所谓的"特殊资格权"、村民决议等变相给回乡退休干部分配宅基地建房。这说明在宅基地问题上,国家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任何地方都不能搞变通、开口子。
农民的最后一道防线
很多人不理解,农村那么多房子闲着,为什么不能卖给城里人?因为宅基地对农民来说,不只是一块地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道保险杠。
![]()
根据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享有使用权。你想想如果一个农民在城市打工失败了,或者年老无法继续在外闯荡,他还能回到农村,因为那里有他的宅基地,有他遮风挡雨的家。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已接近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8亿人。这些在外打拼的农民工,心里最大的底气就是老家还有块地。如果宅基地可以自由买卖,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把宅基地卖了,结果在城市站不住脚,想回农村却无家可归。
![]()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相关专家指出,城镇居民到农村购房购宅基地会挤压有限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甚至会挤占农用地,威胁耕地红线。而且,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取得宅基地,会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法定权利,导致不公平现象。
更关键的是,一旦开放宅基地买卖,大量城市资本涌入,必然推高农村土地价格。到时候,真正需要宅基地的农民反而买不起,而那些有钱的城里人却能轻松拿下大片土地。这种结果显然违背了宅基地制度设立的初衷。
![]()
从权利性质上看,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益,而宅基地使用权只有占有、使用权,没有收益权。这种设计本身就体现了宅基地的保障性功能,而非投资性功能。如果允许自由买卖,实际上是改变了宅基地的基本属性。
资本下乡的隐忧
说到底,禁止城里人购买宅基地,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担忧——防止土地兼并。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往往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局面,最终导致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
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担忧并非多余。在一些允许外来人口购买农村土地的国家,往往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原住民逐渐失去土地,生活水平不升反降。我国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绝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
目前,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庞大,其中宅基地占了大头。如果这些宅基地都开放给城市资本,不仅会威胁到耕地红线,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一些有钱的城里人可能会大量收购农村宅基地,用来建设别墅、私人会馆等。
![]()
韩俊部长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始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能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者搞考核来强制推动土地流转,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这句话揭示了,在宅基地改革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任何改革都不能损害农民的根本利益。
从各地实践来看,对两条红线的执行也在不断加强。浙江省在4月份转发相关通知时明确提出,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和农房,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河南省5月份印发的实施意见也强调,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些都说明,各地正在严格贯彻中央的要求。
![]()
在坚守底线中寻找突破
那么,在坚持两条红线的前提下,农村闲置资源到底该怎么盘活?答案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在发布会上,韩俊部长特意强调了一点:政策的主体是“农民”,客体是“闲置住房”,而不是宅基地。换句话说,农民自己合法拥有的房子,可以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但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转让。
其实,这个方向中央早在2024年就开始探索了。当时,一号文件就提出要鼓励农户把手里的闲置资源用起来,比如出租给别人、参与合作开发,或者以房子入股搞经营。
![]()
到了二十届三中全会,这个思路又被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合法住房可以多种方式利用,关键是要让资源活起来,同时又能保护好农民的土地和财产权益。这样一来,不仅农民能多一份收入,农村的发展空间也更大。
比如,农民可以将闲置房屋出租给城里人搞民宿、办农家乐,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还可以入股农业合作社获得分红。城里人也能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享受田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局面。
![]()
从长远来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在坚守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三权分置"的方式,让农民既保留对宅基地的根本权益,又能从中获得财产性收入。但这个过程必须稳慎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农业农村部再次强调两条红线,绝不是要一棍子打死所有创新,而是要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
毕竟,任何改革都不能以牺牲农民的根本利益为代价,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必须坚守的底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既保护农民权益、又能盘活农村资源的创新模式涌现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