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墨脱的边境线上,有片让人疑惑的“富人区”。
400多栋崭新的别墅,每家带小院,路边铺着红色人行道,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
![]()
可走近了才发现,这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连个人影都没有。
别误会,这不是没人要的“烂尾楼”,而是国家给墨脱深山里的村民建的安置点。
![]()
以前那些村子藏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滑坡、泥石流家常便饭。
别说开车,连走的路都屡修屡毁。
![]()
国家心疼村民,就掏钱盖了这些好房子,等着大家从山里搬出来。
可也正是这片没人的安置点,让人想起墨脱这地方不简单。
![]()
它不只是村民的新家,更是中国守着西南大门的关键。
为了守住它,解放军付出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
解放军的62年苦守
从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之后,解放军就开始守着墨脱了,一守就是62年。
别以为墨脱现在通了公路就不苦,以前这是真的“与世隔绝”。
那会儿没路,物资全靠人背马驮。
![]()
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早年去视察,只能坐直升机。
下了飞机一看,300多个官兵没一个穿军装的,都穿着五颜六色的便装。
问了才知道,大家当兵就发过一套军装,早就穿烂了。
![]()
司令员当场红了眼,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其他苦更不用说了。
战士们巡逻的路,说是“生死路”都不为过。
要翻4000多米的雪山,过几十条急流,还得防着雪崩、泥石流,山里的蚂蟥、毒虫也常找上门。
![]()
有个叫张洪万的副连长,带队翻雪山时遇上雪崩,直接变成了冰雕。
战士焦大银被毒蛇咬了,没等救治就没了命。
62年里,有30个战士永远留在了墨脱。但就算条件这么苦,没人退缩。
![]()
有个叫詹雨的战士,他爸爸以前就是墨脱的兵,建设的时候牺牲了。
詹雨毕业后,直接穿上军装回了墨脱,说要接着爸爸的活儿干。
还有个医学硕士郑宗钊,放着大城市的好工作不去,偏偏回墨脱当军医,就为了守着这片土地。
![]()
从“孤岛”到幸福家园
墨脱以前有个外号,叫“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想进墨脱,得徒步翻多雄拉山口,走几天几夜,好多人走一趟就怕了。
![]()
2013年,扎墨公路终于全线通车。
这路才100多公里,却修了整整50年,还牺牲了34个人,百余人重伤。
![]()
路通了,墨脱的日子才算真的变了。
国家搞易地扶贫搬迁,把像多卡村、甘登村这样难到达的村子,整体搬到了靠近国道的地方。
以前甘登村的村民,拿东西全靠马驮。
![]()
现在搬了新家,每家都有车,泡面5块钱一桶,跟外面差不多。
2024年,甘登村人均收入能到2.5万,公路、电网、自来水、5G信号全通了,医保也人人都有。
不光村民日子好起来,外面的人也愿意来这了。
![]()
村里的川菜馆也开了起来。
有人说,川菜馆就像“路标”,路修到哪儿,川菜馆就开到哪儿。
以前没人敢想的旅游,现在也火了,2023年前9个月,墨脱就接待了34.8万游客。
村民们种茶叶、跑运输、开小卖部,再也不是以前困在深山里的样子。
![]()
墨脱的命脉分量
为啥说中国不能没有墨脱?先看位置。
它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一边挨着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还被印度非法占着。
![]()
这是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点,要是没了墨脱,中国在藏南的边防就没了支撑。
更关键的是雅鲁藏布江。这条江在墨脱有个大落差,水能蕴藏量相当于三个三峡工程。
![]()
现在墨脱要建水电站,建成了不仅能缓解全国的用电紧张,还能带动当地发展。
可印度却坐不住了,因为雅鲁藏布江流出中国后,就是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
关系着印度4300万人的喝水、种地。
![]()
其实印度不用慌,中国建水电站是为了发电,不是要卡它的水。
水电站还能调节水流,旱的时候放水,涝的时候蓄水,对下游反而是好事。
![]()
但这也能看出来。
墨脱不光是中国的边防前沿,还攥着西南的“水脉”“能源脉”,地位根本没法替代。
![]()
现在的墨脱,安置点的别墅等着村民入住,边防战士还在巡逻,水电站也在推进。
从以前的“雪域孤岛”,到现在的“边境要塞”。
墨脱的每一步变化,都离不开解放军的坚守,离不开国家的投入。
![]()
它不只是一片土地,更是中国西南的“命脉”。
这样的墨脱,中国永远不能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