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要逢人就讲孩子的情况

0
分享至


杨博士说心理

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总是把自己的孩子挂在嘴边,逢人就讲孩子的情况。要么随时随地夸奖自己的孩子,炫耀自己的孩子听话、聪明、学习好等等。

要么当着孩子的面,拿孩子开玩笑。

更有甚者,公开贬低孩子,说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应逢人讲孩子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

一、逢人就讲孩子的情况带来的危害

在电影《喜福会》中,有一个经典的画面。

妈妈拿着孩子下棋获奖的奖状到处炫耀,导致孩子从此失去了自信。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些父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父母把孩子当作战利品或者自己人生的替代品,本质上是在贬低孩子的人格和物化孩子,会给孩子注入一种无价值感,慢慢地就失去了自信。

另一方面,逢人就提孩子,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过一个“镜中我”效应,该效应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自我感觉,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

什么意思呢?就是别人的评价,对我们自我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孩子,主体性比较弱,他人的眼光在自我意识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如果你总是向别人炫耀孩子,你对孩子的过高评价,孩子不完美但真实的人之本性得不到承认,从而发展出一种浮夸感,使孩子在无价值感和极度的自我膨胀之间来回摇摆。

它还可能导致孩子无法完整地接纳自己,而是高度倚重自己的某个单一优势(比如外貌、智力或其他天赋),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获取自尊。

另一方面,如果你拿孩子开玩笑,或者总是贬低孩子。也会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撼动对自我的身份认同。

这时候,他会给自己贴上标签。贴上标签,是非常可怕的。

科技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发表了一篇深度好文《保持渺小的身份》。格雷厄姆在文章中警告道:“给自己贴的标签越多,就会变得越笨。”

就像父母当众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一点事情都做不好。”

他就可能给自己贴上标签,觉得没有能力做好任何事。贴标签很容易,去标签化则很困难。

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要总是把孩子挂在嘴边,不要逢人就讲孩子的情况。

二、3个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个,尊重边界,不客体化。

作为父母,首先就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附属品,有自尊,有感受。

因此,就要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去尊重他。

根据客体化理论,当一个人被主要视为他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非拥有自己权利和感受的个体时,就会发生客体化。

如果父母频繁地将孩子作为谈话的“客体”,可能会无意中削弱孩子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感。

而且,你聊孩子越多,你关注自己就越少。

所以要明确,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不要用孩子来体现自我的价值。

你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尊重孩子。尊重就像空气,有的时候没感觉,没有就会窒息。

2、不要贴标签,而是要去标签化。

有研究表明,父母有时会不自觉地贬低孩子,贬低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隐性习惯。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对自己的隐性习惯保持警觉,避免批评、嘲讽或贬低孩子,别拿孩子开玩笑,更不要公开地说孩子不好。

当他们学习新事物时,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哪怕他们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也不要贬损,不要指责,而是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去标签化,更容易让孩子变得自信。

3、比关注孩子,更应该做的是关注自己。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达:即孩子会“欲望着父母的欲望”,却以为这是自己的欲望。

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孩子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替父母而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可能从小就被灌输“我们家需要一位医生”的观念。他努力学习医学,并真心认为自己热爱医学,渴望救死扶伤。

但可能在某个中年阶段,他会感到一种深刻的空虚和困惑,发现自己从未问过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他的欲望是“父母的欲望”。

如果父母还有意识地给孩子强加自己的意志,等某一天会给孩子、给你自己带来特别大的困扰和烦恼。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抓得越紧,反而会失去更多。

所以,父母更应该活出自己,这样孩子也能活出自己。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角色”中解脱出来,多关注自己的人生,不要拿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孩子也能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最后总结一下,不要逢人就讲孩子的情况,真的很傻。那么该怎么做?第一个,尊重边界,不客体化;第二个,不要贴标签,而是要去标签化;第三个,多关注自己。

作者:杨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开局10轮不胜,紫百合怒炒皮奥利

开局10轮不胜,紫百合怒炒皮奥利

体坛周报
2025-11-04 19:07:32
三战三捷!安世CEO张学政是个狠人,每次转型决策都踏对了

三战三捷!安世CEO张学政是个狠人,每次转型决策都踏对了

白浅娱乐聊
2025-10-29 12:45:30
伦纳德:比赛末段扭伤了脚踝 看看明天感觉如何再确定是否出战

伦纳德:比赛末段扭伤了脚踝 看看明天感觉如何再确定是否出战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4 19:19:07
辽宁大范围雨雪+两轮大降温!时间就在→

辽宁大范围雨雪+两轮大降温!时间就在→

沈阳生活圈i
2025-11-04 16:24:41
是否还像往常一样快乐?莫兰特:没有了

是否还像往常一样快乐?莫兰特:没有了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4 19:19:07
伏尸百万,这个国家已经进入大屠杀模式 | 地球知识局

伏尸百万,这个国家已经进入大屠杀模式 |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2025-11-03 21:00:07
不是迷信!今日九月十五,提醒:1不送,2要吃,3不贪,4不去!

不是迷信!今日九月十五,提醒:1不送,2要吃,3不贪,4不去!

阿龙美食记
2025-11-04 05:04:56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周哥一影视
2025-10-23 12:39:17
实锤了!德国攻克世界级难题,17天实验封神,竟关乎亿万人健康?

实锤了!德国攻克世界级难题,17天实验封神,竟关乎亿万人健康?

科普100克克
2025-11-03 23:24:18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老蒋到死都没有想到,最大的卧底不是吴石,而是天天陪他开会的他

老蒋到死都没有想到,最大的卧底不是吴石,而是天天陪他开会的他

凡人侃史
2025-11-03 20:44:59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26:05
博主爆料杭州马私生活,子女成群在国外,不料却遭网友鄙视…

博主爆料杭州马私生活,子女成群在国外,不料却遭网友鄙视…

慧翔百科
2025-11-03 12:16:42
郑丽文主持首场中评会,被多人打脸;邱毅要郑丽文道歉,匪夷所思

郑丽文主持首场中评会,被多人打脸;邱毅要郑丽文道歉,匪夷所思

娱乐的宅急便
2025-11-04 14:22:34
马洛塔谈出售阿什拉夫:决定很艰难,但为了俱乐部不得不这样

马洛塔谈出售阿什拉夫:决定很艰难,但为了俱乐部不得不这样

懂球帝
2025-11-04 13:15:07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远方青木
2025-10-25 00:06:11
出事了!南京一学生运动会后猝死,传:跑完头晕,硬撑着走

出事了!南京一学生运动会后猝死,传:跑完头晕,硬撑着走

小李睡不醒了
2025-11-04 06:45:36
悍将骨折!开拓者无奈官宣,四人伤停,杨瀚森迎来机会,渴望逆袭

悍将骨折!开拓者无奈官宣,四人伤停,杨瀚森迎来机会,渴望逆袭

阿泰希特
2025-11-03 14:27:59
“立冬4不吃,病就不找来!”11月7立冬,哪4不吃?应时节乐过冬

“立冬4不吃,病就不找来!”11月7立冬,哪4不吃?应时节乐过冬

爱生活的陶哥
2025-11-03 10:08:47
陕西女护士遇害后续:毕业十年没谈过对象,被男友下药拍照威胁

陕西女护士遇害后续:毕业十年没谈过对象,被男友下药拍照威胁

热风追逐者
2025-11-03 09:46:18
2025-11-04 19:39:00
经济观察网 incentive-icons
经济观察网
以“理性、建设性”为基本价值观,赋能中国商业全球决策的财经资讯平台
10803文章数 768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禁毒课堂进校园   青春防线筑心间

头条要闻

上海一老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引争执 调解时一老人猝死

头条要闻

上海一老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引争执 调解时一老人猝死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数码
教育
公开课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数码要闻

显示器阵营中的隐藏款,拉满购买价值

教育要闻

靠谱!一个让孩子更快说句子的好方法,每天只需10分钟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