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 年,淇国公丘福率明军北征鞑靼。此战明军大败,丘福战死。
明成祖朱棣接报后大怒。他下旨收回丘福 “淇国公” 爵位,将其家人全部流放海南。
这场草原败仗背后,藏着怎样揪心的秘密?
![]()
永乐七年九月,一份加急军报送进紫禁城。报信太监一路快跑,殿内朱棣正对着漠北地图研究边防。
朱棣伸手展开奏疏,扫过几行,手里的朱笔 “啪” 地砸在案上。“十万大军尽没,五侯同日殒命!” 这行字让他目光刺痛。
殿内太监们吓得齐刷刷跪伏在地,大气不敢喘。这位经靖难之役登基的皇帝,极少这般暴怒。
他指着奏疏上 “丘福战死” 四字,声音发颤:“朕早告诫过他!他把朕的十万精兵丢在了草原!”
这场惨败震动朝野。大明不仅损失丘福这位功臣,朱棣还下了道无人敢反对的圣旨 —— 削去丘福爵位,全家流放海南。
一代名将为何落得这般结局?这场败仗背后,藏着比战场厮杀更揪心的人心较量。
![]()
丘福的发迹,在明初武将中堪称传奇。他早年追随朱棣,在燕王府任职。靖难之役爆发后,他随朱棣征战,立下不少战功。
建文二年白沟河之战,南军将朱棣逼入绝境。朱棣换了三匹马,箭也射光,险些被俘。丘福单骑冲入敌阵,硬生生把朱棣救了出来。
后来东昌之战,燕军大败。主将张玉战死,朱棣的帅旗也被南军夺走。又是丘福带敢死队冲锋,把帅旗夺了回来。
凭这份忠勇,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直接封丘福为淇国公,食禄两千五百石,子孙可世袭爵位。丘福就此进入明朝勋贵核心圈。
![]()
朱棣对丘福极为信任,几乎到了倚重的地步。但这份信任里,始终藏着隐忧。兵部尚书方宾早对朱棣说:“丘福确实勇猛,可性子太急,遇敌就想速胜,恐怕当不了主帅。”
当时朱棣没表态。直到永乐六年,一件事把丘福推上了北伐主帅之位。
![]()
那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在漠北称霸,不把明朝放在眼里。朱棣派使者郭骥去谈和,本雅失里竟下令在帐篷里杀了郭骥。
消息传到北京,朱棣拍桌大怒,当即决定出兵讨伐鞑靼。选主帅时,大臣们都觉得会派成国公朱能 —— 朱能作战经验丰富,还是功臣里的二号人物。
![]()
可朱棣力排众议,选定丘福。或许在他心里,丘福是自己一手提拔的,既懂军事又绝对忠诚。但他也怕出意外,便采纳方宾的建议,给丘福配了四名得力副将。
这四人分别是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还有以谋略闻名的安平侯李远。
![]()
临行前一晚,朱棣特意召李远入宫密嘱:“丘福容易轻敌,你得时刻规劝他。行军要记住‘毋失机,毋轻犯敌’,一次打不赢就等下次,千万别急。”
朱棣这番苦心,最终没能拦住悲剧发生。
![]()
永乐七年七月,北平城外旌旗密布。十万明军踏着尘土,向北开拔。
丘福身穿明光铠,骑马立在阵前,接受百官送行。他神情得意,完全没把草原上的鞑靼部落放在眼里。
大军进入漠北后,头几天行军顺利。可越往北走,草原越空旷,连个鞑靼牧民都见不到。十天过去,粮草已用掉三成。
![]()
丘福的焦躁一天比一天明显。在中军大帐里,他每天对着地图拍桌:“本雅失里难道是吓破胆跑了?再找不到敌军,难道要空手回去见天子?”
部下劝他:“陛下特意嘱咐过,要稳扎稳打。” 丘福却反驳:“天子命我讨贼,拖延不战就是失职!”
一个黄昏,情况有了变化。前锋部队押回一名鞑靼俘虏。丘福立刻升帐审问,那俘虏跪在地上发抖:“可汗和阿鲁台太师反目,可汗带部西逃,太师守在东边,两边兵力分散,根本挡不住大明军队!”
![]()
丘福眼睛一亮,猛地拍桌:“这是天赐良机!”
话音刚落,李远立刻上前劝阻:“将军三思!这俘虏的供词太巧合,鞑靼常用诱敌计,不如先派斥候探明虚实。”
丘福沉下脸:“李将军是老糊涂了?敌军内讧正是战机,等斥候回来,机会早没了!” 不等众人再劝,他已下令全军加速追击。
![]()
第二天,明军打了个小胜仗。前锋部队遇上一小股鞑靼军,交战不久就缴获几十匹战马和一批牛羊。捷报传到大帐,丘福大笑:“都说鞑靼勇猛,依我看就是群草寇!”
他当即点起三千骑兵,挥鞭道:“你们随我先去破敌,主力随后跟进!”
王聪急忙拉住他的马缰绳:“将军!三千人太少,万一中埋伏怎么办?”
丘福一把推开他:“多等一刻,本雅失里就跑远了!你们不敢去,我自己去!” 说完,带骑兵疾驰而去,尘土很快遮住了他们的身影。
![]()
接下来三天,明军骑兵一路追击。沿途不断遇到零星鞑靼兵,可每次刚一交手,鞑靼兵就四散逃走。
李远心里的不安越来越重。他策马追上丘福:“将军,事情不对劲!敌军若真溃散,为何总在我们前方打转?这明显是诱敌深入的圈套!”
丘福不耐烦地挥手:“你就是胆子太小!再往前五十里,肯定能擒获本雅失里,到时候看你还说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进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布下的死亡陷阱。
![]()
突然,震天的号角声响起。丘福顿时察觉不妙。原本空旷的草原上,数万鞑靼骑兵从四面八方涌来,手里的弯刀泛着寒光,瞬间把三千明军团团围住。
“中计了!” 李远嘶吼着拔出佩剑,“快列阵突围!” 可已经晚了。鞑靼骑兵冲锋而来,明军阵形瞬间被冲垮。
![]()
王聪挥舞铁鞭左冲右突,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最终被乱箭射落马下。火真、王忠奋力厮杀,力气耗尽后被俘虏。
丘福见突围无望,抽剑想自刎,却被鞑靼士兵扑倒生擒。
![]()
这场激战不到两个时辰就结束。明军主力赶到时,战场上只剩残缺的旗帜和遍地尸体。
败报传到北京,朱棣的怒火难以遏制。他在文华殿里来回踱步,手里的奏疏被捏得皱巴巴的:“朕给了他十万精兵,给了他最得力的副将,甚至亲自叮嘱‘一举未捷俟再举’,他却把大军当儿戏!”
![]()
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求情,认为丘福已战死,该从轻处置他的家人。可朱棣态度坚决:“兵法说,将领是国家的辅佐。丘福一人之过,害死十万将士。若不严惩,日后将领都学他,大明边疆还能守住吗?”
最终,圣旨下达:剥夺丘福淇国公爵位,抄没家产,家人全部流放海南。
![]()
这道圣旨背后,是朱棣难以言说的痛。作为皇帝,他深知边疆稳定的重要性。丘福的惨败,不仅让大明损失惨重,还让鞑靼的气焰更嚣张。
永乐八年正月,朱棣做了个惊人决定 —— 亲征漠北。临行前,他特意召集将领复盘丘福兵败的教训:“丘福之败,一是轻敌,二是不听谏言。这次出征,凡遇敌军,必先侦察三天,再议进军之策。”
![]()
这次,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配备三万辆武刚车运粮,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大军行至胪朐河(现克鲁伦河),朱棣把它改名叫 “饮马河”,既彰显决心,也警示将士不可冒进。
最终,明军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又在飞云壑击溃阿鲁台,总算挽回了大明颜面。
而丘福的家人,此时正踏上前往海南的流放之路。明初的海南尚未开发,瘴气很重,被流放到这里的人,大多活不下去。
丘福的儿子丘松带着母亲和弟妹,一路颠沛流离。到海南后,只能靠耕种贫瘠的土地勉强糊口。
![]()
丘松始终抱着平反的希望,每天都向北方叩拜,盼着朝廷能念及父亲往日的功劳,召他们回京。可直到宣德年间丘松病逝,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丘家后人在海南繁衍生息,直到明朝后期,才被允许迁回安徽老家。但 “淇国公” 的爵位,终究成了历史尘埃。
![]()
丘福的悲剧,说到底是性格造成的。他有猛将的勇力,却没有帅才的沉稳;有帝王的信任,却没有纳谏的胸襟。
朱棣的严惩虽显严苛,却也折射出乱世用兵的残酷 —— 将领无能,定会连累千军万马送命。
六百年过去,回望这场惨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战场上的胜负,更能明白 “骄兵必败”“兼听则明” 的真理。而那些为这场错误付出代价的将士与家人,更让我们读懂战争背后的沉重与悲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