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如何成为大明第十三个行省的

分享至

从草根到皇帝:朱元璋的逆袭之路》-71

【西南大开发】

这个话题可以从地理名称开始说起。

大家都知道在祖国西北,分布着张掖、武威、敦煌等名城,它们承载着西汉极盛的一段时光,那段时间汉人王朝扬眉吐气,喊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口号,这些地名正来自于汉朝向西域的极限扩张。

在西南同样遍布着这样的地名,如安顺、镇远、新化、兴化、遵义、宣威等等。

它们同样记录着一个王朝往西南的开拓。

对,就是大明朝。



今天我们感觉贵州、云南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疆土,没有半点争议,在明朝可不是这样。

在洪武时期,老朱给过云南很多次机会,可梁王杀使者,段家要求保留特权,彻底断了老朱的念想,这才派兵一波搞定。延续数百年的大理贵族给连根拔出,云南再也不可能存在独立王国了。

自古以来云南没多少汉人,朱元璋让义子沐英永镇云南,跟着沐英留下的还有带着几十万军队和家属,这些人与当地人通婚繁衍,开枝散叶,他们的后代逐渐认同了自己汉人的身份。朝廷又不失时机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几百年下来,云南终于彻底内地化,不再是中原眼中的“夷”。

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云南土司们并没有那么驯服,后来还闹出过很大动静。

贵州又是另一番光景。

元末明初并没有贵州这个整体概念,元朝贵州地区名义上分属几个不同的行省,实际被历史悠久的四大土司控制:水西安氏(毕节一带)、播州杨氏(遵义一带)、思州田氏(面积最大),水东宋氏(面积最小)。



四大土司比云南的梁王识相多了,他们在洪武五年前后先后归附,朱元璋将其中最大的思州宣慰司一分为二,设置为思州、思南两个宣慰司,稍晚又在水西和水东之地设立了贵州宣慰司,仍然命令土司镇守,向中央输纳赋税。

朱棣是个一心开拓的皇帝,硬骨头的安南都轻松啃下来了,他现在打算要动一动更近的那三个宣慰司。即位后,朱棣不仅提高了贵州的税赋,而且规定土司们必须定期进京汇报工作,如果人员出现变动,不管多远都要亲自来到京师受封。

朱棣觉得,这么严格的政策,怎么也能抓到动动贵州土司的借口,没想到桀骜不驯的土司们在永乐皇帝面前温顺得像只小绵羊,他们不仅全盘接受新政策,而且从不误点,总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让皇上抓到一根小辫子。

那就等吧,看你们能坚持多久。

一等等了八年,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心心念念的机会出现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