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全球稀土大战,又有新戏码上演。G7喊着“脱钩中国”,却在现实面前捉襟见肘。稀土价格下限、征税、碳税、地域限制……会议桌上翻来覆去的方案,看似强硬,背后却是利益与现实的尴尬博弈。欧洲国家想靠关税威慑中国,却不得不承认:没有中国的稀土,新能源、风电、碳中和计划都得停摆。
![]()
据路透社报道,G7内部正在讨论对中国稀土和小宗金属出口征税或碳税,税率可能与生产所用不可再生能源挂钩。日本之外的成员国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芝加哥会议上甚至探讨提高关键原材料对外投资门槛,阻止企业流向中国。然而,内部分歧严重:德国企业劝告不要把中欧关系政治化,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直接反对制裁中国企业,欧洲97.8%的稀土依赖中国,核心部件根本离不开中国技术。
既要吸血,又要当枪。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后,把关税大棒挥向150个国家,盟友们成了“冤大头”。美国自己稀土产业链瘫痪,投资4.39亿美元仍停留在早期阶段,本土矿山还得依赖中国技术支撑,却逼欧洲疏远最大供应国。美国一边指责中国“稀土武器化”,一边自己搞“矿产殖民主义”,乌克兰、格陵兰岛都在美国觊觎清单里。盟国要么跟着,美国要么掉队,选择权几乎被剥夺。
![]()
G7若完全对中国施压,欧盟将失去80亿欧元贸易蛋糕。新能源汽车电机、风电叶片无法生产,碳中和目标直接泡汤。美国用“金属北约”幻想掌控全球供应链,现实却是:缺技术、缺生态、缺可操作性。欧洲想当“中立玩家”?不可能,既想政治上反制中国,又离不开中国工业维生素——这就是G7的两难处境。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掌握85%以上环节,从绿色开采到精炼加工精度,西方短期无法复制。更别说全球40%铜、60%锂、近100%石墨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这些都是新能源的生命线,不是几纸关税和会议声明就能取代的。美国能吹嘘“脱钩”,欧洲能跟随吗?答案已经明摆着。
![]()
结局有三种选择:一是听美国的话,把中国排除在外,丢掉蛋糕,新能源计划泡汤,碳中和目标变空想;二是明智选择合作,守住经济利益,借中国成熟产业链推进本国新能源发展;三是继续在政治博弈中摇摆,既想脱钩又想盈利,最终两头落空。中国不会妥协,但也不会封闭合作大门,只要美欧愿意珍惜机会。错过了桥梁,再想回头,代价恐怕更高。
在这场稀土博弈里,美国依旧是“霸权导演”,G7各国是被逼着的“临时演员”。现实告诉西方:话语权、关税大棒、政治联盟,在真正的资源面前,都不过是纸老虎。面对中国的产业生态,欧美的强硬政策最终只会成为笑话,而中国掌握主动权。80亿欧元的贸易、全球新能源布局、供应链安全——全在一念之间,G7能否认清现实,决定了他们是继续跟随美国当冤大头,还是守住自己的经济命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