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城正面临 “大洗牌”,有专家甚至预测未来 90% 的县城可能消失。这可不是小事,毕竟县城连着上亿人的生活。那么,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有其事?
县城在缩水?
先别被 “90%消失” 的说法吓着,咱们先看实打实的数据。改革开放初期的 1978 年,全国还有 2011 个县,可到了 2023 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 1299 个,45 年里少了 712 个县,平均每年都有十几个县退出舞台。
![]()
再看近十年的变化更明显。2009 年全国有 1464 个县、855 个市辖区,到 2019 年,县只剩 1323 个,市辖区却涨到了 965 个。这意味着十年间 141 个县变成了市辖区,相当于每个月就有一个县完成身份转换。
更关键的是人口趋势。现在全国 85% 的县城都属于 “收缩性县城”,简单说就是人在往外跑。年轻人为了找工作、谋发展,只能背井离乡去大城市,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人口一少,消费跟不上,产业更难起来,慢慢就陷入了 “人少导致经济差,经济差导致人更少” 的恶性循环。
![]()
可能有人会问,2022 年国家不是出台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吗?难道不是要大力发展县城?其实这份文件的重点不是 “所有县城都发展”,而是 “挑着发展”。
一方面要建一批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的县城,另一方面是缩小县城和大城市的差距,但这也意味着,那些没优势的县城,很可能会被进一步 “边缘化”。
为啥县城留不住人?
县城之所以留不住人、发展不起来,核心问题就两个,人口外流和经济乏力,而且这俩还互相拖累。
![]()
先说说人口外流。县城大多地理位置偏远,除了公务员、老师、医生这些稳定岗位,能提供的好工作少得可怜。年轻人大学毕业,要么留在上学的大城市,要么去省会、沿海城市找机会,很少有人愿意回县城。2021 年全国进城农民工只有 1.33 亿,比 2016 年少了 300 万,连农民工都更愿意去大城市,县城的人口自然越来越少。
人口少了,经济就更难搞。很多县城的产业特别单一,要么靠农业,要么靠某个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难如登天。比如有些资源型县城,过去靠挖煤、开矿活得不错,可资源总有挖完的一天,一旦资源枯竭,经济立马 “掉链子”。
![]()
云南东川就是个例子,曾经靠铜矿成为省内经济强县,可随着铜矿资源减少,经济慢慢下滑,最后只能从 “市” 变回 “区”,依附于昆明发展。
县城不是都要消失,这几类能活下来
虽然很多县城在收缩,但并不是所有县城都会消失。国家早就把县城分成了五类,不同县城的命运早就定好了方向。
第一类是 “大城市周边县城”,这类县城最有潜力。比如北京周边的涿州、上海周边的昆山,能承接大城市外溢的产业和人口,慢慢和大城市融合,最后可能变成市辖区。这类县城不仅不会消失,还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
第二类是 “专业功能性县城”,比如靠旅游出名的县城、有特色产业的县城。像浙江德清靠民宿、旅游火起来,江西景德镇靠陶瓷产业站稳脚跟,这类县城有自己的 “核心竞争力”,能吸引游客、留住人才,自然能活下去。
第三类是 “农产品县城”,主要负责保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供应。虽然经济不一定多发达,但作为 “菜篮子”“米袋子”,国家会重点扶持,不会轻易消失。
第四类是 “生态区县城”,比如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县城。这类县城的重点不是发展经济,而是保护生态,会控制人口规模,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虽然人口可能不会多,但功能重要,也能存续。
![]()
最尴尬的是第五类 “人口流失型县城”,也就是占比 85% 的那批县城。国家对这类县城的态度很明确:“引导转型”,说白了就是要么发展点小而美的特色产业,要么慢慢 “降级”,把资源集中到更有潜力的地方。
现在很多大城市已经进入 “无县时代” 了,比如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直辖市,还有广州、深圳、南京这些大城市,早就没有 “县” 了,全是市辖区。未来,这种 “无县化” 可能会在更多省会城市、经济强市出现,而那些远离大城市、没特色的小县城,很可能会慢慢被 “合并” 或 “转型”。
![]()
县城不能全没!它的作用无可替代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县城这么难,干脆让它消失算了?其实不行,县城在中国的城市体系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祖宗早就说过 “郡县治,天下安”,从古代到现在,县都是一个稳定的行政和社会单元。县城下面是广大的农村,上面连接着城市,是城乡之间的 “桥梁”。
农村的农产品要卖到城市,城市的商品要卖到农村,都得经过县城;农民要去城市办事、看病、上学,县城也是必经的 “中转站”。如果没有县城,城乡之间就会出现 “断层”。
![]()
而且县城还是国家连接基层的 “纽带”。不管是治安管理、税收征收,还是政策落实,都需要县城一级的机构去执行。比如农村的医保、养老政策,都是通过县城的部门落实到乡镇、村,没有县城,很多政策就没法直达基层。
更重要的是,县城承载了很多人的 “乡愁” 和生活需求。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去大城市定居太难,但去县城买房、生活还是有可能的。
县城里有医院、学校、超市,生活成本比大城市低,既能享受城市的便利,又离老家不远,方便照顾父母。现在很多县城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甚至能复制大城市的生活方式,这对于缓解大城市压力、满足农民的城镇化需求,都很重要。
![]()
你的家乡会怎样?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家乡会不会消失。其实判断起来很简单:一看你的家乡是不是在大城市周边,有没有特色产业;二看人口是不是在持续流入,还是不断流出。如果是前者,那大概率能发展得不错;如果是后者,可能就要面临转型或收缩。
不过就算家乡是人口流失型县城,也不用太焦虑。国家不会让这些县城 “自生自灭”,而是会引导它们发展特色产业,比如搞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或者把资源集中到重点乡镇。而且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就算住在县城,也能享受大城市的资源,生活不一定会差。
![]()
县城的变迁,本质上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其担心家乡会不会消失,不如多关注家乡的发展方向,不管是留在县城还是去大城市,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这场 “城市大变局” 中站稳脚跟。你觉得你的家乡未来会怎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