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经济持续低迷,很多人都在怀念“经济上行期的美好时光”。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温州,被不少温州人怀念,觉得那个年代温州很辉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有人说,当时的温州排名“全国前几”,杭州、宁波都“比不过温州”。
还有人说,当时的温州是中国“超一线城市”。
![]()
![]()
![]()
![]()
网络上部分夸大过去温州辉煌的言论
在他们看来,曾经的温州,似乎能“比肩北上广深”,在国内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还有不少人拿曾经温州房价全国第一,来佐证当时温州是“全国前列”的城市。
难怪,总有人动不动拿温州与杭州比,甚至与北京、上海比。
即便有些人知道温州当年没那么强,也以为曾经与杭州、宁波差距很小,是后来“衰落”了才拉大的。
![]()
对比曾经“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的“超一线城市”温州,再看看如今“仅仅”位列全省第三、全国前30名的温州,不少人就感到失落了,从而得出所谓“温州衰落了”、“温州发展停滞了”的结论。
在不少人看来,温州这个“老三”还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被绍兴、嘉兴超越。有人还说“温州已经掉到全省第五了”,甚至还有人说“温州全省倒数第一”、“温州是全省最差的城市”。
一下子“温州全国前列”,一下子又“温州全省最差”,这样的二极管思维很可笑,偏偏又有很多人相信。
可以看出,很多温州人,都在过度美化曾经的温州,从而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也有外地媒体,总拿这些夸大其词的现象来炒作,从而博取流量。
02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温州,到底辉煌吗?确实挺辉煌!
那些年,“温州模式”响彻全国,大量城市都派政府官员、企业家组团前来温州,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
那时候,国内媒体上到处都是温州品牌,都请了当时国内当红明星前来代言。时尚潮流走在全国前列,以“穿在温州”与“住在杭州”、“吃在广州”并列。
即便如今温州的知名企业,大多还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
温州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温州人的民富水平,同样由那个年代奠定的。
![]()
但是,温州知名度高,不代表温州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强劲。
很多人都说,车牌浙C代表温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全省第三,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关系。
事实上,1978-1995年,温州的GDP在全省第3-6名之间徘徊,且多数时间处在第4-5名。
直到1996年,温州GDP超越绍兴,跃居全省第3名,并保持至今已达30年,才真正坐稳“老三”。
也就是说,温州并非一开始就是“老三”,而是一路追赶上来的,更谈不上“比肩杭甬”甚至“全省第一”。
![]()
而当时温州城市面貌同样很糟糕。黄金地段到处是城中村,城市化质量极低、半城市化现象非常严重。城市里没有几个公园、绿地,几乎每一条河都是黑的、臭的……
可以看出,当时的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个“极度辉煌”的“超一线城市”温州并不存在,是不少人过度美化后所臆想的。
03
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左右。
2009年,温州通了动车,后来全国各地高铁形成网络,拉近了温州与发达城市的距离。
当越来越多温州人走出去看看,尤其是到了“与温州差不多”的宁波,才发现原来差距这么大。就连“远不如温州”的绍兴,新城建设都超越温州了。
2011年,温州爆发“老高事件”,元气大伤,一度陷入发展低谷。
2012年起,移动互联网兴起,并在随后几年迎来大爆发,信息传播速度前所未有之快。
在一系列照片、视频、数据的直观对比之下,不少温州人才发现,原来温州并没有那么辉煌,与越来越多城市差距在拉大。
![]()
但是,很多温州人还是沉浸在虚幻的“辉煌”之中,不觉得温州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一直存在,仿佛是“那几年突然被拉大”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加强了一线、强二线城市的优势,对温州部分传统产业产生了冲击。
同时,各省开始推行“强省会”政策,再加上城市群、都市圈、大湾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普通地级市发展越来越吃力。
可以看出,当时温州确实面临着一系列危机,也令不少人对温州失去了信心。
然而,恰恰是在这更不利的发展环境下,温州将自力更生发挥到极致,成功走出了“老高事件”,反而迎来了更好的发展。
去年,温州GDP达约9718.8亿元,在中国内地排名跃升至第28名,比起2012年低谷期的第37名、2014-2018年的第35名,进步明显。对绍兴的领先,从2012年仅约30亿元,扩大到去年约1350亿元。
自2020年“七普”以来,温州常住人口累计增加约28万人。这样的人口增长态势,在全国人口增长见顶的背景下,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
而眼见为实的城市建设,从滨江CBD、瓯海中心区、浙南科技城的现代化城市面貌,再到温州湾新区、瓯江口的产业发展,都展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04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温州先行发展民营经济,在国内打响了名声,成为创新、引领的城市。很快,其他城市就跟上了。
如今,想要在国内城市中起到创新、引领作用,需依赖高精尖产业,只有一线城市及少数强二线城市做得到。
因此,温州在国内的名气,确实没当年那么响亮了。
温州人的发展,还是在温州城之上。温州城,依旧满足不了温州人的高要求与高需求。
从产业到城建,温州需要弥补的短板,依旧不少。
![]()
产业、城建是温州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所谓"衰落"后才出现的。这些年,温州这两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比所谓"辉煌"时期要好得多。
可见,在相对不利的发展环境下,经历过重创的温州,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足见温州的内生动力依旧强劲。
尽管与一线、强二线城市差距很大,但温州仍是国内自力更生城市的佼佼者,还是超越了部分省会城市、长三角与珠三角核心地级市。
如今经济低迷、钱难挣、房价跌,很多人在怀念那段来钱快、房价涨的岁月,带着滤镜看当年,从而产生一系列错觉、幻觉,还将如今的困境归结为所谓“温州衰落”。
事实上,当前的经济低迷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全国各地都如此。
恰恰是在如此低迷的经济环境中,近年温州的经济增速、人口增量、城市建设,依旧保持着高速发展势头,在全国城市中都属于优异表现。
![]()
过度夸大温州过去的“辉煌”,以无中生有的“超一线城市”,来映衬当前温州所谓“衰落”、“停滞”,都是不客观的,对城市发展更是起不到积极作用。
面对更激烈的城市竞争,温州还需要继续追赶,力争让实力配得上名气。在追赶的过程中,温州需要建议与建设性意见,而非盲目吹捧当年的温州、贬低现在的温州。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