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私人会晤传出重磅消息,在9月下旬的这次闭门会谈中,拉夫罗夫强硬强调联合国必须“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第100条”,要求联合国工作人员与各成员国保持平等距离
这一表态直接指向联合国长期面临的中立性质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会谈前两天,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当面指责瑞士“失去了可信中立调解方的声誉”。
国际秩序正迎来艰难考验 ,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加沙人道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联合国的中立性与公信力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联合国的裁决究竟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利器,还是大国博弈的新工具?这一问题正引发全球外交界的深刻思考。
![]()
![]()
联合国中立性原则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挑战
《联合国宪章》第100条明确规定,联合国秘书长及工作人员不应寻求或接受任何政府的指示,而各成员国也承诺尊重他们的国际责任。这一条款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就是维系其中立性的法律根基,但在近八十年的实践过程中屡屡面临挑战。
拉夫罗夫此次特别援引该条款,绝非偶然。2022年2月冲突爆发后,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针对俄罗斯的决议,使得俄方对联合国中立性的质疑达到顶峰。
拉夫罗夫在会谈中强调:“联合国高级管理层及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客观立场,与各成员国保持平等距离。”这一表态看似强调中立,实则暗含对联合国当前运作方式的尖锐批评。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顾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俄罗斯同样对联合国未能制止北约行动表示强烈不满。当时俄外长伊万诺夫就曾警告:“如果联合国不能保持中立,它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二十多年后,类似的情景再次上演,只是角色和语境发生了变化。
联合国中立性争议在2025年2月达到新的高潮,当美国在安理会推动通过关于俄乌冲突的“中立性”草案时,外界已经看到了大国如何利用联合国框架争取自身利益
该草案最终以10票赞成、5票弃权获得通过,中美俄三个大国罕见投下一致赞成票,而英法等国则选择弃权。这种表决结果凸显了联合国内部力量的复杂重组。表面上各国都在呼吁中立,实则对“中立”的理解大相径庭。
![]()
![]()
大国博弈下的双重标准与选择性中立
联合国舞台上的中立原则,在实践中常常让位于国家利益。2025年6月,安理会就加沙人道主义局势决议草案表决时,出现了14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美国独家否决了立即停火的呼吁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表决后连发三问:“人们不禁要问,公道正义何在?国际法治何在?安理会权威何在?”这三个问题刺痛了国际社会的神经,也暴露出联合国体系内长期存在的双重标准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谢伊大使在7月的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多边主义与和平解决争端的公开辩论上曾宣称:“美国坚定地相信这一联合国宪章中载明的基本创立原则。”然而在实际行动中,美国近年来已多次使用否决权阻止与其利益相悖的决议通过。
![]()
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并非美国独有,俄罗斯在强调联合国中立性的同时,也与中方一道积极参与地区事务的协调。9月25日,中俄巴伊四国外长在纽约举行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发布联合声明强调“阿富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
更值得深思的是,一些传统中立国也面临信任危机。瑞士因参与对俄制裁而被拉夫罗夫公开质疑其中立地位,这反映出在当今地缘政治环境下,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瑞典和芬兰放弃长期军事不结盟政策加入北约,更是凸显了中立概念正在全球范围内被重新定义。
大国们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行为揭示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中立性原则常常成为推进本国外交政策的工具,而非真正遵守的准则。
![]()
![]()
联合国未来走向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拉夫罗夫此次强硬表态可能预示着俄罗斯与西方在联合国平台的较量将进一步升级,俄方警告意味明显:不遵守中立原则的国家将面临“终止其影响力”的后果,这一表态背后是俄罗斯对重建国际秩序规则的迫切期待。
联合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权威挑战,一方面,美国多次被指责将联合国当作“厕纸”,“用则留,不用则弃”;另一方面,新兴力量正在寻求改革全球治理体系。202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未来峰会上,关于安理会改革的讨论再次陷入僵局,反映出既得利益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深刻分歧。
中俄等国家近年来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主张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阿富汗问题等地区热点上,中俄巴伊四国机制等地区性协调模式正在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联合国机制效率低下的回应。这些平行机制的出现,是否意味着联合国正逐渐被边缘化?
![]()
甚至在美国否决加沙停火决议后,国际社会的愤怒反应也表明“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不能阻止实现和平的脚步”。联合国大会随后通过的类似决议虽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道义上的压力不容忽视,这种“绕开安理会”的做法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新常态。
当今世界,各国对“中立”的理解千差万别。瑞士传统中立地位受到质疑,而联合国在加沙与乌克兰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引发争议。国际秩序可能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既尊重大国利益,又维护小国尊严。联合国能否真正坚守中立,将取决于成员国是否愿意将共同利益置于短期政治利益之上
随着金砖国家等新兴机制的崛起,联合国如不能有效改革其中立性原则和实践,恐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历史告诉我们,国际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其公信力,而公信力的核心正是中立性。联合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它的选择将影响未来数十年全球治理的走向。
信息来源:
拉夫罗夫:为什么没有俄国旗 古特雷斯:因为你不是俄总统——中国新闻网
拉夫罗夫:北约和欧盟正在对俄罗斯发动战争——观察者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