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坦克兵节特别报道……
我继续讲述在普斯科夫州诺沃尔热夫区马拉霍沃村附近,打捞T-34-76坦克的过程。在上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这辆战车失踪的历史,以及从沼泽化的奥斯特罗维茨科耶湖厚厚泥炭层中首次拖拽这辆坦克的经过(请参见报道末尾的链接)。经过几个小时的作业,在大量围观群众的注视下,坦克被稍微拉上了坚实的岸边,并进行了第一次冲洗。当时车辆是倒扣着履带朝天的状态。
![]()
第一次冲洗结束后,警察驱散了围观的人群。拖拉机的柴油机再次轰鸣,坦克被完全拉上岸。
打捞这辆“34”坦克经历了多次尝试,因为在靠近岸边时它的炮塔卡在了较为坚硬的土层里,推土机的锚由于松软的地基被拉脱,牵引钢索的“东大”制造固定件也被扯断。排除故障后,坦克以炮塔着地的状态被拖上岸。随后在坦克旁开挖土坑,用两台推土机将其翻转过来。接着,再用两台推土机挂钩,将坦克沿着履带拖动了约30米离开湖岸,期间履带还能转动。
整个活动吸引了约500名当地居民、途经莫斯科—里加公路的旅客、来自各搜寻队的志愿者、老兵和学生前来观看。到场的媒体不少于十家电视台。公路沿线的车辆停放拉成了两公里的长队。这或许是普斯科夫州唯一一次在如此便捷的地点公开进行的坦克打捞行动。
![]()
![]()
![]()
第二次冲洗。观众再次被允许靠近这辆战车。现场的人比第一次多得多,为了抢占拍摄位置甚至出现了激烈的竞争。
“勇敢号”坦克在被打捞上岸有一定代表性。其实它的“磨难”早在打捞的最后阶段就已开始,不过还是按顺序来说吧。
![]()
看前景的几只小猫!而坦克后面的摄影师显然拍到了些“奇怪”的东西。
![]()
![]()
左侧车体的行走部分。
现在就能注意到,两侧的负重轮配置并不一致。左侧负重轮是标准组合——中间三个带内部减震结构;而右侧却全是带橡胶包带的负重轮,这本不该出现。或者说,情况正好相反?这说明这辆坦克在前线修理厂进行过维修,当时用手头现有的零件更换了负重轮。
![]()
![]()
![]()
![]()
![]()
用消防水枪冲洗掉泥炭和淤泥。搜寻队的消防泵我们在前一篇报道的营地中已经见过。
![]()
这辆战车的两条履带都保持完好。
前方的一棵树桩阻碍了继续拖拽,决定就在原地将坦克翻转过来。
第一次尝试仅用一台推土机未能将坦克翻转成功。于是就在坦克旁边挖了一个坑,索具工人固定了两根钢缆,两台推土机便轻松将这辆重达30吨的战车翻了个身。
这种翻转战车的方法有一个明显缺点:右侧的履带护板被压弯,随车的杂物箱也丢失了。不过谁会在意这些,大家只想着尽快让机器重新落在履带上。
![]()
![]()
![]()
翻转完成后。
请注意,炮塔已被旋转,火炮朝向车尾。很可能是在坦克陷入冰窟时,为了平衡车辆而旋转了炮塔,但最终也没能阻止下沉。搜寻队算是运气不错,如果炮口朝前,打捞过程会麻烦得多。顺便一提,在装上运输拖车前,炮塔被轻松转回了正常位置,坦克就这样沿坡道被运走。
![]()
第三次冲洗已经不是冲掉泥炭,而是冲刷厚重的黏土。
![]()
![]()
当强力水柱冲过坦克的上前装甲时,原本被泥污掩盖的细节渐渐显现出来。
最令人惊讶的是车体上的同轴机枪——在整个打捞过程中它竟毫发无损。相比之下,右侧的履带护板和防泥挡板就没那么幸运了。
![]()
炮塔上显现出用白漆写下的字样“勇敢者(Смелый)”。令人意外的是,左侧履带护板上的储物箱竟然完好无损,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破坏。
![]()
我探头看了看那个箱子,里面装满了用破布覆盖的步枪子弹——或者说,也可能是用于PPSh冲锋枪的手枪弹?
![]()
![]()
整辆坦克的保存状况极佳。驾驶员舱口略微敞开,车尾还散落着一块金属件,看起来像是从发动机舱脱落下来的零件。
![]()
你觉得炮塔尾部的这个塞子是做什么用的?
![]()
漂亮的照片,要是能把炮塔转过来就更好了,不过这个动作后来才完成。
起重工人小组站在从沼泽中拉出来的坦克前面。
在炮塔左侧还能看到另一处“勇敢”的字样。靠近车体右后部的右侧车身上,似乎能辨认出“完成斯大林同志的嘱托”之类的字迹,但这并不确定。毕竟,人们常说这辆坦克可能曾参加过1942年11月7日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式。至少第33坦克旅当时确实出现在那里。
![]()
民警温和地将围观群众劝离坦克。
![]()
现在需要把它再拖到稍微平坦的地方,再清洗一次,然后卸下弹药。两台串联的推土机正在完成这项工作。
![]()
67年后,这辆坦克轻松地在自己的履带上移动,几乎立刻就停在了平坦的地面上,负重轮和履带都能自由转动。
驾驶员舱盖很轻松就被打开,一股黑色的污水顺势流了出来。
![]()
![]()
在翻转过程中,天线还是弯了,不过在打捞过程中它几乎保持完好。向右滑动浏览图集 ⇒
![]()
真是个帅气的家伙。
![]()
![]()
![]()
起初,坦克内部的污水是用消防水管冲洗出来的,这样成功把水位降到了驾驶员舱盖下缘,但之后只好用水桶一点点舀出。
![]()
![]()
尝试打开炮塔舱盖失败了。我已经记不清是因为生锈还是从内部被锁死。警察代表饶有兴趣地端详着箱子里的子弹。
几乎在同一时间,车辆就开始被人“顺手牵羊”。一位肚子圆滚的莫斯科上校抓起一段从右侧车身掉落的履带,径直往自己的车走。俄文作者追上去时,他不满地咧嘴一笑,厚颜无耻地当面撒谎说这是拖拉机的履带。真是好上校啊,连拖拉机履带和坦克履带都分不清。起吊行动的负责人对此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还得仰仗来自俄罗斯国防部的莫斯科“大人物”。按照规定,坦克属于国防部战利品部门的财产,打捞上来后通常会有一番讨价还价,以免这辆车被收走并拆解到只剩最少的部件。
接下来是卸载弹药和初步去军事化的阶段。我们早上9点30分就到达了打捞现场,而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必须返回普斯科夫。最精彩的部分没有被我拍下来,所以作者借用了执行打捞任务的搜索俱乐部“Арьегард”(后卫)网站上的照片。
![]()
据说,这辆坦克的弹药储备是满编的,但作者只数到大约70发炮弹。
![]()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炮弹类型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已经从弹壳中滑出。
![]()
![]()
这是炮塔机枪DT,而车体同轴机枪则是稍晚才被拆下的。
![]()
![]()
![]()
机枪弹盘的数量令人震惊。再加上车载箱子里的子弹和7枚手榴弹,33旅的坦克兵在弹药补给方面真是充足。
罕见的发现——这副护目镜当然比不上布拉德·皮特的时髦款,但也是出自苏克孙光学机械厂的产品。
![]()
信号枪。
![]()
看上去这是装着无线电台备件的箱子。
![]()
坦克“勇敢”已准备好运输。
按照官方说法,紧急情况部(МЧС)运走并销毁了76毫米火炮的全部弹药,内务部(МВД)收缴了轻武器和弹药,而炮闩则被来自莫斯科的国防部(МО РФ)代表带走。据传,几枚炮弹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后来作为纪念品出现在区政府高层的办公室中。坦克本体则被装上拖车运往普斯科夫,但因拖车故障,恰好在5月9日才抵达。
一个月后,来自莫斯科的国防部专家对“勇敢”坦克进行了最终的去军事化处理,最终只剩下一个被“掏空”的壳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