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扫地僧品牌营销笔记——
●从北京西红门大桥落魄行走的北漂艺人,到南非约翰内斯堡桑顿会议中心向两千观众拱手表演的文化使者,郭德纲用三十年时间带领德云社走出了一条传统艺术与现代商业完美结合的道路。
![]()
2025年6月,南非约翰内斯堡桑顿会议中心,郭德纲身着靛蓝长衫向两千多名观众拱手致意,这是中国相声首次登陆非洲大陆。
台下观众中,一位在南非生活十年的中国观众跑到台前请求签名,他的手机页面显示着“累计收听相声1000小时”。
这场演出是德云社“四海福临”全球巡演的首站,接下来团队将转战西班牙、荷兰、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终在新加坡收官。这场横跨三大洲的商业演出,标志着中国传统曲艺正以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系统性地走向国际舞台。
![]()
01 草根逆袭
1995年,22岁的郭德纲第三次北漂失败,独自行走在北京西红门大桥,十公里夜路是他落魄的注脚。那时睡橱窗、吃葱拌面的他,最大愿望不过是“上电视台说相声”。
回溯到1988年,15岁的郭德纲怀着满腔热血报考北京曲艺团,却以失败告终。1992年尝试在小剧场演出,却因风格与当时主流审美不符,再次铩羽而归。
好不容易在2005年凭借《我要幸福》爆红,可郭德纲迎来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铺天盖地的批判。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公开质疑其作品“低俗、庸俗、媚俗”,甚至发起“反三俗”运动。
面对压力,郭德纲选择用作品说话。他推出《我要反三俗》等相声,以自嘲的方式回应争议:“相声本就该让人笑,至于用什么方式,那是观众说了算”。
![]()
02 数据见证
随着德云社演出场场爆满、商演门票秒空,市场用真金白银证明了其价值。2024年,德云社在海外13城巡演场场爆满,4163场小剧场演出座无虚席,190万张门票秒光。
德云社的观众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调查数据,95后年轻观众的占比已经超过50%。这群本该沉迷于抖音和追剧的年轻人,却对相声这样的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德云社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2024年,郭德纲当选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并发起成立传统演艺工作委员会。这一身份转变,标志着他从民间艺人升为官方文化战略的执行者。
![]()
03 内容创新
德云社吸引年轻观众的秘诀在于精准的内容创新。年轻艺人利用社交媒体,实时了解热点和笑梗,将这些元素即时融入表演中。这种互动和创新,使得传统相声焕发新的生机。
在南非演出中,烧饼与曹鹤阳在《黄鹤楼》中融入网络热梗,夸张的肢体语言让跨语种观众笑倒一片。张鹤更以中西幽默碰撞消解文化隔阂。
郭德纲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他会观察年轻观众的反应,分析他们偏爱的表演风格和幽默元素。这种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使德云社的演出内容能够兼顾传统与现代。
![]()
04 全球布局
德云社的海外扩张战略令人惊叹。从澳洲到欧洲,从美国到非洲,这张庞大的文化版图令人瞩目。德云社选择了侯震和郑好等年轻艺人作为海外市场的开拓先锋,因为他们能够代表德云社年轻化、时尚化的全新打法。
德云社的海外巡演有一套核心逻辑:不只负责中国人的快乐,更是为漂泊异乡的华人送上精神慰藉。正如郭德纲所说:“咱们来自天南地北,同宗同源,是一家人,希望大伙感受到家乡的这份快乐”。
2018年墨尔本公演时,当地华人包场连演三场,自下而上的文化认同重塑了行业话语权。2025年,德云社在韩国仁川的演出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盛赞为“连接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
![]()
05 商业版图
德云社已经从一个小剧场发展为价值千亿的文化帝国。德云社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样令人瞩目:电影《粉墨江湖》即将上映,标志着德云社在影视领域的勇敢探险;秦霄贤主演的爱情剧,是他们市场需求敏锐捕捉的成果。
德云社不仅在相声领域内有所突破,正在逐步吞并整个传统艺术市场,真正实现了向文化产业的全面扩展。如果说以前德云社是一家相声公司,那么如今它更像是中国的迪士尼,正在全方位布局,争夺市场份额。
德云社的成功商业模式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天津顽皮哥作为鼓曲社项目的投资人之一,与德云社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这种商业合作模式为德云社的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
![]()
06 管理智慧
德云社的内部管理架构经过精心设计。郭德纲提拔烧饼当副总,负责内部事务。烧饼从小跟着郭德纲,忠诚没得说,性格直,人脉广,提他上来既是对他的认可,也是给徒弟们提醒:在德云社,忠心最重要。
德云社的管理架构形成了“三驾马车,并行不悖”的格局:栾云平主管艺术事务,刘鹤英负责外交联络,烧饼统揽日常杂务。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解决了人员增多带来的管理难题。
股权结构上,王惠手握德云社99%的股份,是德云社的实质掌权者。许多关键决策,皆出自她手。这种集中式股权结构确保了决策效率,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
07 文化传承
郭德纲对文化传承有着深刻理解。他曾多次提到,相声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反映社会百态的窗口。在他的演出中,总能看到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弱点的幽默讽刺。
德云社致力于挖掘濒危曲艺形式。郭德纲发起成立传统演艺工作委员会,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这一举措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决心。
德云社并不是在摧毁传统,而是在创造新的传统。郭德纲在各类传统文化中找到了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表达方式,让相声既保留了“贵族气”,又接地气。
![]()
08 面临挑战
德云社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德云社面临流量下滑的挑战。天津卫视相声春晚的收视率在全国排名第29位。《德云斗笑社第三季》在全网综艺节目排名中只能排到四五十名。
德云社的饭圈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饭圈经济带来的舒适区会让演员们的创作和表演停滞不前;另一方面,饭圈是一个圈,在圈住了一部分铁粉的同时也挡住了更多的人。
德云社缺乏优秀作品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近些年德云社几乎没有拿出几段像样的作品。郭德纲在商演中大多使用老段子,完美验证了自己曾经的讽刺:“艺术家会三段,一辈子巧安排”。
![]()
09 未来展望
面对挑战,德云社正在积极寻求突破。2025年,德云社计划全面拓展业务版图:两大王牌综艺《抖包袱大会》《德云斗笑社》继续扛大旗,关九海等新秀持续刷脸,岳云鹏郭麒麟等顶流轮番坐镇。
影视板块藏着三张王牌:鸽了粉丝两年的《粉墨江湖》进入冲刺期,改编自马伯庸IP的《长安的荔枝》由小岳岳挑大梁,德云版《编辑部的故事》——《万春斗笑社》续作也提上日程。
德云社正在筹备上海分社的开业工作,预计在十月底正式开业。郭德纲透露,开业演出将以岳云鹏师徒作为主要阵容。这一扩张计划显示德云社在国内市场仍在继续发展。
![]()
从天津小剧场到南非大舞台,郭德纲带领德云社走了三十年。
当年在橱窗里被路人围观48小时的落魄艺人,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领导着传统演艺工作委员会。
德云社的全球巡演仍在继续。西班牙、荷兰、德国、意大利……随着“四海福临”巡演的推进,郭德纲和他的团队正带着“中国幽默远征军”的使命,把笑声与文化自信传递到更多角落。
正如郭德纲所说:“艺术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只要坚持与努力,就一定能迎来光辉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