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顾问田汝孚
三师军工部的战斗历程
田汝孚
1940年初,我在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教导一旅),任作战参谋。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部队战斗在苏、鲁、豫三省边界的丰县、沛县、砀山、鱼台、金乡、单县及永城一带。5月,我旅奉命南下苏北,增援新四军。部队在沛县黄口车站附近,通过陇海路,向安徽涡阳、蒙城一带前进。在固镇附近通过津浦路,到达皖东北的青阳镇(今江苏泗洪县)。部队改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部队继续向东经泗阳、淮阴等县,到涟水,10月过老黄河,先占领阜宁北沙镇,继而攻下东坎(今滨海县城)。
东坎解放以后,彭明活司令员说,在西南15华里的洪套,有敌人一个修械所。他令我带一个骑兵排去占领。我率队到达洪套后,已是黑夜,工人都已跑散。翌日清晨我返回东坎复命。司令员和政委令我再去洪套,把工人召集起来,生产武器弹药。10日,我返回洪套后,找到戴寅发和陈金元两位老工人,向他们交待政策后,他们很快把80余名工人召集回来,开始生产手榴弹,修理枪械。该所原是顽军江苏省保安二旅的修械所,有车、刨床四台,八匹马力柴油机一台,虎钳20余台,大小熔铁炉各一套。其中老工人较多,大部分是淮阴人,多数在沈阳、太原等兵工厂工作过,技术水平较高。当时的生产能力约为年产手榴弹五六万枚,还能修理枪械。开工不久,修械所迁驻盐城南洋岸,改编为支队修械所。我被任命为所长。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成立,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修械所也改为三师七旅修械所。
修械所的主要任务是修枪,制造手榴弹,同时积极研制八二迫击炮弹。当时的炮弹,装黑色炸药,杀伤率低,需改装黄色炸药。由于不会制雷管,无法生产。我在晋东南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时曾发给我一本油印的《工兵讲义》,根据其中讲到制造雷汞的方法,我买了一些水银和硝酸,向卫生部门要了一些酒精,利用盆罐照书上讲的方法进行试验。一开始加入酒精后,反应非常激烈,冒出大量烟气和泡沫,温度急剧上升,后来逐渐缓和,终于制出雷汞。装成雷管试验说明,对装梯恩梯炸药的迫击炮弹,起爆效果很好,这就为我们制造装黄色炸药的八二迫击炮弹打下了基础。彭明治旅长和朱涤新政委,乘小汽艇专程从盐城来修械所视察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1941年1月,日军飞机对南洋岸修械所进行狂轰滥炸,房屋大部分被炸毁,设备受损失,修械所被迫停产。几天后,军部通讯科长程望来找我,说军部决定成立军工部,七旅修械所划归军工部,调我去军工部工作。2月,我带领修械所全体人员及设备到大祐棉垦三区,并入军部军工部。
1月底,新四军军工部在盐城冈门镇组建成立。部长韩振纪,副部长吴师孟、孙象涵。机关设工务科,程望任科长,我任副科长;材料科,喻松岳任科长,成登明任副科长;总务科,戴剑溪任科长。军工部下设机械加工厂、手榴弹厂、子弹厂、铸工厂、引信底火厂、木工厂和修械厂。军工部以新四军原苏北指挥部修械所及三师七旅修械所为基础,总人数扩充约300人。主要任务是制造手榴弹和修枪,并研制迫击炮弹和铜头子弹。军工部成立不久,冈门遭日本飞机轰炸后,军工部及各厂先后迁到大祐棉垦三区,盐城西小阜庄一带继续生产。
1941年7月,日军对盐城地区进行“扫荡”,妄图消灭我新四军主力。军工部被迫把笨重机器埋在地下或沉入水中,人员乘船分散转移。8月,反“扫荡”斗争胜利结束,军工部全体人员在阜宁县小陈集附近集中待命。军首长认为在敌后频繁战斗的环境下,军工生产规模不宜过大,不宜集中,决定撤销军工部,将人员、设备调拨到一师、二师和三师,分散组织军工生产。
1941年8月,新四军三师军工部在阜宁县大施庄成立。员工有200余名,有4部老式皮带车床,2部小钻床和十余台虎钳,都来自军部军工部。孙象涵任部长。
三师军工部成立后,任务十分繁重。除修理枪械外,还进行了大量新品研制工作。如为了提高弹头的熔点由铅头改制铜头子弹,研制射程较远的枪榴弹,改进黑火药,改进雷管的质量等。
1943年2月,日伪军对盐阜地区进行大规模“梳篦式”“扫荡”。我们军工部原定从海上转移的计划不能实现。在把海船炸沉以后,向西突围。到射阳后,由我带领年轻能行军的20多人,经盐城转移到盐东地区,在盐东组建手榴弹厂,在反“扫荡”斗争中坚持生产。
1943年4月,经过根据地军民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孙象涵部长率领的人员在阜东县南湾集中,收集散失的设备,恢复生产。同年8月,申醒民去盐东榴弹厂任厂长,我和全岗等人返回军工部。1943年底奉师部命令,军工部由南湾迁到傍二庄。之后健全了组织机构恢复了工厂建制,扩充了人员设备,很快开创了生产大发展的局面。在傍二庄近两年中三师军工生产进入全盛的时期。生产方面有几项较大的工作:一是大批生产改进型枪榴弹。二是提高八二迫击炮弹质量。三是迫击炮由曲射改平射。四是研制三七平射炮。
1944年3月,我被任命为三师军工部副部长。同年8月,师部任命罗龙生为三师军工部政治委员。9月至10月,新四军军部在淮南黄花塘召开全军兵工生产会议,张云逸副军长、赖传珠参谋长主持会议。我和姚大伦代表三师军工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听取了各师代表的汇报发言,听取了张副军长、赖参谋长和邓一凡的重要报告,观看了各师武器弹药的射击表演。三师的枪榴筒和弹的射击表演很成功,受到军首长和会议代表的好评。
1945年4月,孙象涵调往淮北行署工作,5月我被任命为军工部部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三师攻克淮阴、淮南。10月三师奉命进军东北,参加解放东北的人民战争。在淮阴师部洪学智参谋长令我挑选一部分精干得力,能长途行军的兵工人员,并带领随军去东北,准备在新区大规模地发展军工生产。我回到傍二庄军工部,与罗龙生政委共同研究确定36人去东北。另派孟祥玉率领建阳榴弹厂28人随八旅去东北。其余留在苏北的还有800余人,他们在罗龙生政委领导下,继续组织生产,支援解放战争。这一部分人员在12月合并于华中军区军工部。
1945年10月10日,军工部36人到益林集中,由三师供给部、卫生部、军工部、师直机关部分干部、地方干部和阜宁独立团共2000余人组织三师后梯队。苏焕清、翁徐文、张志勇、吴三理和田汝孚五人组成后梯队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行军中的各项工作,后梯队的党委也由上述五人组成。他们的大体分工是:供给部长苏焕清负责军事指挥,副部长翁徐父负责后勤保障,师直政治处主任张云勇负责政治工作,吴三理和田汝孚分别领导卫生队伍和军工队伍。
10月18日,新四军三师后梯队从益林出发在新安车站附近通过陇海路。10月28日到达山东临沂。在明水车站附近通过胶济路,11月16日到达商河县城。部队向西北进入河北,在泊头车站过津浦路,经任邱、霸县、固安,从安定车站附近过京津铁路。从喜峰口出关后,经兴隆县到达热河省的平泉市(今河北省承德市)。在平泉休整数天,于12月下旬,到达辽宁省阜新县。国民党新六军向我军进攻,师部命令我们在12月31日,午夜之前撤离阜新去彰武。我们乘上一列敞蓬货车离开阜新,行至大巴车站时,由于前方新立屯车站被国民党军占领,无法通过。遂命令全体人员下车与伤员一起步行30余华里宿营,该地区居民大部为蒙族同胞,多数懂得汉语。翌日下午5点许出发,天渐黑,被国民党军队包围,枪炮一齐向我军射击,我的警卫员靳先友头部受伤,鲜血直流,我给他包扎好后继续突围,将走散的伤员,重新集合一起行军。又遇土匪,慑于我军威,他们未敢动。就这样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堵截和土匪的骚扰,又向北行到哈尔套镇,与部队会合后行军去通辽,在那里过了一个较愉快的春节。
1946年3月,军工部经郑家屯到达白城子,两个月复装八一迫击炮弹一万余发,送往四平前线供部队使用。招收20余人徒工,举办了一个干部培训班,由我和王自才兼教员。4月下旬齐齐哈尔解放,军工部进驻该市,接收了黑龙江省一家历史很久的军械厂,开始修枪。
1946年6月四平失守后,我军撤到松花江以北,军工部奉命去嫩江建立后方军工基地,我和姚大伦先前往筹备。嫩江原是日本关东军前方军火贮藏基地,地下仓库和地面建筑物很多,条件较好,我们把大部分职工调到嫩江组建工厂,发展生产。另一路由孟祥玉率领随八旅行动的28名军工队伍,也到达嫩江归军工部建制。在嫩江,我们很快组建成机工厂、弹药厂和铸工厂,人员扩大到3000余人(其中有几十个日本技工)。主要任务是生产手榴弹,八二迫击炮弹和六八迫击炮。留在齐齐哈尔市的50余名老工人,主要是修理枪械。
1946年8月,新四军三师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大饭店召开后勤工作会议,我代表军工部参加,黄克诚师长兼政治委员在会上嘉奖了军工部全体战士,表扬了军工部支援前线中所作出的贡献。同年11月,我军在齐齐哈尔市成立西满军区,黄克诚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治委员。新四军三师军工部改编为西满军区军工部,田汝孚任部长。到此新四军的军事工业走完了自己的战斗历程,西满军工部则在东北地区迈开了军工生产的新步伐。
新四军三师军工部,在齐齐哈尔市和嫩江只工作了半年时间,共生产八一迫击炮弹3300发,八二迫击炮弹4624发,手榴弹21730枚,六八迫击炮10门及部分六八迫击炮弹,并修复了大量枪械,对支援前线作战起了积极的作用。(三师分会供稿)(选自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纺《铁流》第11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