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看到标题点进来的伙伴肯定会问:2.2万亿,怎么来的?
——9月15日、9月5日,央行通过货币工具买断式逆回购分别向市场投放了16000万亿;
——9月25日,再次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向市场投放了6000亿
两种相加合计2.2万亿~
来,看图~
![]()
央行向市场投放了2.2亿元,但之前10000 亿元 3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和 3000 亿元 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合计13000 亿元。
所以:
16000-13000=3000亿
也就是说,央行在9月份,通过货币工具买断式逆回购向市场净投放了3000亿元
除此之外,中期借贷便利到期3000亿元,这样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3000亿元。
9月份,截止发稿之日央行向市场净投放货币6000亿元。
而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连续7个月、通过中期借贷便利连续4个月向市场进行增量的续作。
嗯,我知道上面的每一个字大家都认识,但就是有点“不说人话”,我给大家翻译一下,大致就是:
1、央行在放水,在向市场投放货币;
2、连续多月续作,一来呵护市场,二来呵护来之不易的股市;
3、没有降准降息,用短期货币工具来实现“更加积极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承诺
那么,央行连续两个月,也就是出来9月份之外,8月份也向市场净投放6000亿,两者集合一共是1.2万亿。
这12000亿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变相降准。
也就是说,央行在工具箱里翻来翻去,思来想去没有拿出全面降准的工具,没有选择拧开水龙头“大水漫灌”,而是采用向市场投放为期一年的MLF和买断式逆回购。
也就是说,到通过这两个货币工具,可以随时收回的。
那么,央行通过两类货币工具,连续两个月投放的1.2亿相当于多少钱呢?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咱们说的“这1.2万亿元”是高能货币,是央行给予商业银行的高能货币;
其次,商业银行拿到这个1.2亿元的高能货币,大概可以衍生出8.4万亿。
对,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
就是8.4万亿
现在的货币乘数在7左右,央行连续2个月,净投放1.2万亿,商业银行拿到这笔高能货币之后,就可以向市场派生出8.4万亿。
也就是说,1.2万亿高能货币,派生出6.4万亿广义货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M2.
嗯~不要问我这是不是大放水~
因为相比降准释放的“无期限货币”,买断式逆回购和MlF释放的货币是有时限的。
当然,大家也清楚:
最能干的央行,会根据市场情况和经济恢复的情况,再决定“水池里的水位高低”。
换句话说,央行可以决定2025年12月是继续再放一笔MLF或者买断式逆回购,让市场“水多”,还是收到期的货币让市场“水少”
文章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以前货币增加房价就涨,现在感觉“天天放水”,这房子价格也没有涨呢?
换句话说——
以前往池子里注水,这房子价格就像船只一样,不断升高;
现在虽然不像从前大水漫灌,可这水也没有少放啊,怎么这房价就像“凿漏”的大船一样,不断下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
央行为什么用货币工具,能接近哪些经济问题,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又是什么?
01
那么,什么是买断式逆回购?
简单点说,“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创设的货币工具,其创设目的就是货币放水。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放水那么简单。
央妈的工具箱里,关于放水的工具有很多,比如降准,比如MLF。
当然,也有逆回购。
只不过,之前用的,不是买断式逆回购,而是质押式逆回购。
质押式的意思,就是一级交易商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把手里的证券
(主要是
国债
,下文以国债代替) 质押给央妈,央妈有了这个抓手,再借钱出去。
![]()
所以,质押式逆回购有个特点。
第一,这个钱是借出去的。
既然是借的,就得还。
所以,一定有一个期限。常见的,有7天期、14天期。
说白了,质押式逆回购,只能在短期维度内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第二,国债的所有权没有转移。
国债是质押给央行的,央行是不能自行处置这些国债的,因为权属还在一级交易商名下。
这一点,和我们抵押房子向银行借钱是类似的道理。
我们把房子做抵押做按揭,房子的权属还是我们的,银行只是出于风险控制角度有抵押权。
除非我们贷款还不上,银行才能对房子进行拍卖处置,否则,其他时候,房子的产权还在我们手上。
银行无权对房子做任何处置。
逆回购在这个例子中,国债作为质押品,就类比于这里的房子,借入钱的商业银行,就类比于这里的购房者;而借出钱的央行,就类比这里的按揭银行。
就像房子的产权没有转移到银行,逆回购也并不会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总量。
过去,我们一直在使用质押式逆回购,调节短周期内市场的流动性。
但是,从2024年开始,我们最靓的央妈已经不用质押式逆回购了,那么买断式逆回购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具有颠覆性~
为啥说它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呢?
买断式,顾名思义,就是央妈要把这些国债买断,彻底交割。
央妈投放的货币,也不是借出去的,而是“花”出去的,是买国债的花费,所以,不用还。
到期之后,要不要卖掉回收流动性,决定权在央妈自己。
而且,国债发生了权属的转移,央妈会增加对国债的持有。
这一点,才是关键,也是我们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变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买断式逆回购可以让央妈持有更多的国债。
其次,控制债市~
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债大部分都在商业银行手里,央妈手里压根就没多少货。
砸到市场,产生不了多大的水花。
![]()
据统计,中国国债的持有者里面,商业银行是大头,占比达到63.5%,央行持有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国外呢?
美国是16%,日本更加疯狂,达到47.7%。
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央行持有国债比例高,很大程度上和他们搞量化QE有关。
国家只管发债,央行这边印钞兜底,量大管够,“无底线”支持中央财政。
从美国和日本央行的资产结构上看,国债占比都在60%以上!对比之下,我们的央妈太少了!
![]()
这次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就是为了逐步增加央妈对国债的持有。
手里有货了,自然可以更丝滑地实现“买卖国债”。
全球巨变,中国资产配置逻辑发生了改变,推荐阅读文章《》
02
那么,什么叫中期借贷便利(MLF)也就是俗称的麻辣粉?
早在2024年之前,MLF对中国普通人而言,就是最最最总要的货币类“参数”
因为MLF是贷款利率的锚。
别急,我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MLF的定义讲给你听:
MLF,英文全称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直译叫做“中期借贷便利”,
全称名字不太好记是吧?
这时我们就可以记住他的俗称——麻(M)辣(L)粉(F),说白了就是政策利率。
2024年之前的每个月15日,央妈会进行一次MLF的操作。
——央妈想刺激经济,就把利率降一降,以这个利率借一笔钱给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拿到一笔便宜的贷款,自然也有空间以相对低的成本借给企业和个人。
最后市场上借钱的利息整体都会低。
简单理解,MLF就是央行放水,而MLF的利率直接决定接下来的市场利率走势。
但从2021年开始,陆续出现了利率传统问题,就是MLF的利率传导与市场逐步出现脱节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MLF的出现了调整,由过去单一中标变成了多重价位中标。
![]()
很多伙伴看到这里或许不理解,会问:啥意思
就是之前你的房贷利率,是按照MLF的单一中标价格来确定的,
但现在的房贷利率不再是LPR政策性利率的“参数”,而是以7天逆回购作为政策性利率的“参数”。
全球巨变,中国资产配置逻辑发生了改变,推荐阅读文章《》
03
最后,说几点供大家参考!
(1)站在未来看当下。
这句话是我们创号至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投资,不能站在当下看未来,站在当下看未来就会“追涨杀跌”,错失最佳的买入时机,最后变成韭菜。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站在未来看当下”,理性选择时间、时机
(2)股市.
央行连续放水是为了呵护脆弱的股市,而股市则是当前经济寒冬中的“一团火”,所以,央行必将细心呵护。
哦,对了,中国不会有“0”利率的房贷出现,各位不要人云亦云,目前来看银行最不愿意“动的蛋糕”就是房贷利率了
![]()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原创不易 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