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2025国际能源电力工程创新与合作发展大会暨中国电力规划设计75周年成果展示在京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能源》杂志联合主办。会议旨在搭建跨领域、跨区域的全球对话平台,展现我国能源电力工程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分享能源电力工程前沿技术动态,探讨应对全球能源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经济转型作出贡献。
![]()
中国能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一男,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电规总院院长罗必雄等院士、专家作主旨演讲。中电工程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屹立主持会议。
![]()
中国能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真
倪真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电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之一,中国能建始终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全程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电力规划设计事业75年来的辉煌成就。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加速重构,未来能源新图景正全面重塑。中国能建将始终聚焦能源电力水利主责主业,充分“五大优势”,与社会各界携手构建开放共赢的能源电力合作新格局。倪真代表中国能建分享四点倡议,一是共担绿色发展的能源使命,加快推动产业从项目合作向绿色生态共建升级升维。二是共拓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共建“双碳”目标下国际能源电力合作共赢新生态。三是共建开放共享的技术生态,共同参与行业及国际标准制定,构建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四是共筑和合共生的人才沃土,为能源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
毕天姝表示,本次大会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国际能源合作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华北电力大学近年来勇当“双碳”学科专业布局的先行者,打造国家战略科研力量,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主阵地,构筑能源电力国际科技合作新高地,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同应对能源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
朱长喜表示,75年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行业从起步探索到系统集成,从跟跑学习到创新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行业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标准共建与能力提升,进一步促进跨行业、跨地域的协同创新,推动设计理念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助力能源电力工程向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一男
李一男表示,75年里,电力规划设计事业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行业人的智慧与汗水,也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中国动力”。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将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牵头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完善,助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致力于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
塞尔希奥·卡夫雷拉表示,今年恰逢哥中建交45周年,本次对话充分体现了国际友好合作精神。哥伦比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领域潜力巨大,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战略机遇,将推动中国设备出口商、工程承包商转变为投资、创新和本土化生产的战略合作伙伴,缔造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杜祥琬在题为《“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报告中指出,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国家可以掌控的,不依赖于国际地缘政治变换。我国中东部的能源要实行“身边取+远方来”的策略,而西北部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需通过政策引导要把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些产业逐步迁移到西北地区。坚持“先立后破”是保障现阶段能源安全的的关键,而实现双碳目标就是保证了长期的能源安全。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先立后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但方向清晰,是国家目标,也是全球大势。
![]()
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
凌文在题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实践》的报告中指出,“3060”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将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为此要打造以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为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以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并增强灵活性调节和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和优化运行。在煤炭清洁降碳发电方面,国内CCUS示范项目正从中小规模迈向大规模示范、从分散式运营迈向集群化布局规划。而煤电行业正是目前国内CCUS集群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已迈入百万吨级大规模捕集示范阶段。
![]()
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
饶宏在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已提前6年实现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新能源成为第一大电源,装机规模超过全国最大负荷,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系统之“新”体现在“高比例新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双重特征。面对同步发电机向“同步发电机+变流器”共同主导的重大转变,频率稳定成为核心挑战。需充分发挥电力电子设备调节作用和新型储能灵活优势,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构建具备在线分析与实时决策能力的智能管控体系,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
高翔在题为《能源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绿色转型和AI时代背景下能源科技的发展需求、面临挑战与思考实践。全球普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发展,但引发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需通过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灵活低碳利用、海上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与利用、能源环保材料智能研发等重点任务攻关和应用发展,将为推进绿色转型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
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
杨勇平在题为《燃煤发电支撑能源转型的若干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的报告中指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进程中,燃煤发电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压舱石”,加速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当前亟需大力发展燃煤掺烧、煤-新互补及高效低碳灵活热力发电等新技术、新方案,构建煤基多能互融系统,全面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与灵活低碳,从而坚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电规总院院长罗必雄
罗必雄在题为《中国电力规划设计75周年发展成就与展望》的报告中指出,要坚定落实国家战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多能互补,风光水火核协同运行;推动多储联调,抽蓄、电化学、氢能等统一调度;更要实现多业共济,让电力与交通、建筑、工业深度融合。坚定国际化战略,引领电力规划发展方向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跨国能源合作规划设计研究,推动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助力中国电力设计走向世界。
会上,发布了由中电工程组织编撰的《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伞梯陆基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等专著。
会前,与会领导和专家参观了中国电力规划设计75周年成果展示。会议同步举办了“国际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能源规划设计与装备技术高质量发展”两场分论坛,与会嘉宾分别围绕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规划设计与能源装备技术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由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西班牙易安盖飒公司、紫荆国际能源(香港)有限公司等协办。来自能源电力领域的政府机构、企业界、学术界、国际组织的高层代表与权威专家,中国能建办公室、科信装备部、品牌部主要负责人,中电工程领导、高管,本部各部门、各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tg@inengyuan.com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下发,完善储能等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