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9月27日(周六)晚上7点
我将直播分享
《帮厌学躺平孩子重拾学习信心》
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01
女儿今年13岁,读初一。在小学六年级,她开始出现情绪问题,厌学心理明显。
经常抱怨学习太累,压力大,不想上学。
升入初中后,可能是有新鲜感,加上交到了新的朋友,她安静了一段时间。
但才过了1个月,随着学业压力和作业量增加,女儿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她动不动就要求请假,逼她去也没用。
次数多了,功课也落下很多,更加跟不上了,每天去上学都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好几次去了学校,都躲在厕所里,不进教室,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才找到她。
无奈之下,也抱着让她休息一段的心理,我给她办了休学。
在家的日子里,随心所欲的生活,让她恢复了一些能量。
一开始,她闭门不出,抗拒交流,晨昏颠倒,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意识到过去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对女儿期待和要求过高,习惯性的批评指责,看重成绩等等。
于是努力调整,改变,学着停止说教,接纳女儿的现状。
慢慢的,因为家人的爱和包容,女儿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能做到一日三餐,按时起床。
情绪好时,空闲时间也会翻翻书。
2个多月后,女儿主动提出准备复学,想去补补课,为下学期的开学做准备。
![]()
我很高兴,赶紧交钱报名,女儿也跟同学借来了笔记。
一开始,女儿的劲头特别足,白天补课后,回家会认真完成作业。
可坚持了一个多礼拜,女儿就泄气了。不管我怎么鼓励,给她打气,女儿都不想动。
她说不想写作业了,自己学了这么久,还有那么多不会的。
我很着急,劝女儿坚强一点,克服困难:
等上学后,你面对的可能比现在还难,到时候你怎么办?又放弃,二次休学吗?
女儿沉默不语。
我知道,照这个趋势下去,女儿的复学只是一场梦。
02
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她提出的补课、复学,为什么半途而废?怎么才能帮她顺利返校?
我咨询了很多老师才终于搞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复学反复失败的核心,是孩子对学习有了“应激恐惧”,想到学校就害怕。
孩子有意愿,内心也有想好的动力,但长期休学,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都暂时脱节,没有能力面对学习!
所以,复学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心理适应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解除“应激恐惧”需要时间。
根据心理学研究,复学成功的核心在于分阶段解决三大矛盾:
首先,是能力断层危机。
休学期间知识缺乏连贯积累,导致孩子重新应对学习,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研究显示,休学3个月以上的孩子需要6-8周,才能恢复80%的学习效率。
其次,是情绪风暴。
休学孩子往往伴随焦虑回避,复学时面对堆积的课业压力,容易触发“逃跑”反应。
最后,家长的应对方式和态度非常关键。
孩子复学反复时,家长经常会出现两个常规失误:过度关注孩子的承诺和坚持,而忽略他的心理状态 ;孩子没做到,想退缩,很容易表现出失望情绪。
这些反馈,都会强化孩子的失败感。
所以,想要让孩子顺利复学,避免二度休学,家长要分三个层面,依次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
![]()
想想也是,牛不喝水,强摁头也没用。
复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家长多使劲、多焦虑,而是帮孩子解除对学习的“应激恐惧”,重新建立“我可以”的学习信心!
我开始一步步解决女儿复学的“卡点”,整个过程,我没有急于求成,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键预约:周六晚上7点直播)
03
1、理解孩子的状态,帮他做好情绪调节,强大内心
休学过一段时间的孩子,即使信心满满想复学,也会遭遇情绪的反复波动。
晚上斗志昂扬,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白天遇到难题就又打回“原形”,想要退避放弃。
这个时候,家长要能理解孩子的这种“反复”,帮他做好情绪调节。
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调整:
首先,是采用“阶梯暴露法”,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孩子一下子就做到预期,而是比如:
第一周:只上半天课,从副科开始适应(简单模式); 第二周:上三天全天课,开始增加主课(普通模式); 第三周:延长上课时间,挑战难题(困难模式)。
每完成一关,就及时肯定孩子——大脑记住成功滋味后会上瘾。
其次,是认知重构,改变孩子对困难的灾难化想象。
我告诉女儿,一次不要做一套题,而是把内容拆分成10个左右的单元。
每次你只需要完成一单元,试试看会怎么样。
女儿按这个方式尝试了下,发现从心理层面,畏难就转化成了胜任。
以前,光是想到英语、数学等各科落下的内容,就觉得压力山大,内心不堪重负。
现在,一次完成一点点,隔几天回头再看,也“啃”下了不少内容,有了积累。
这个过程中,我也积极调整心态,不管女儿的情绪如何波动,我都提醒自己做到:温和、接纳、积极。
始终用鼓励、认可的态度去面对女儿,即使她没做到,我也不会表露失望和指责。
因为我知道,不管是不耐烦、焦虑,还是允许支持,孩子都能敏锐捕捉到。
家长的稳定情绪和积极态度,就是孩子的定海神针。
![]()
2、家长发挥“脚手架”功能,给孩子提供系统支持
面对孩子,家长很容易陷入“监督者”角色,想法设法的督促,提建议,这反而会加重孩子压力。
实际上,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脚手架”——孩子够不着时支撑,站稳后就撤除。
脚手架功能,顾名思义:
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帮助,孩子是站在上方的人,父母甘心做他们脚下的支架,给他们搭梯子和台阶,帮助孩子一步步提升。 在脚手架帮助下,孩子很容易取得进步,获得成就感; 又因为脚手架帮助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会觉得他取得的进步主要是由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换来的,觉得自己很棒。
当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后,他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惧怕困难和挑战。
比如,当女儿感到学的很累,想要放弃时,我会稍微点拨她一下:
你特别喜欢的易烊千玺,你经常说很佩服他,以前大家都不看好他,你说他压力会有多大?他现在走出来了,遇到困难,会迎难而上,而是放弃呢?
当女儿勉励自己,坚持完成后,我也会马上肯定:
我真的很佩服你,不管现在情绪好不好,你能坚持的时候越来越多,我觉得你特别有韧性,非常优秀。
这样的坚持体验给孩子注入一股力量,让她越来越自信。她的状态和毅力都会不断得到磨练,越来越好。
![]()
3、把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引导孩子做好能力重建
长期脱离学校环境,会导致孩子的学习肌肉“萎缩”,需要像运动员复健一样,逐步恢复。
女儿想复学,主动要求给自己安排了很多课。
她确实想努力,但目标定的太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又在休学的过程中下降。
这让她在高压中,消耗了大量的心力和热情。
长时间脱离学习状态,一下子要补的太多,让她觉得 “要学的内容太多了,根本做不完”,从而产生无力感。
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能力重建,把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
我把现有的内容按科目分解,问女儿哪一门最有信心,哪一门最畏惧。
女儿选了数学最难,语文和英语都比较自信,因为过去学的就不错。
我建议女儿:
先补英语和语文,追上进度,适应节奏,排课多一些;数学可以少一点,只需要保持熟悉度就行。
这样,通过对擅长科目的复习,可以培养信心和成就感,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学习节奏。
另外,我告诉女儿,每天上完补习班,回家能完成多少作业,就算多少,不必再额外给自己加内容。
比如英语,当天的任务需要写一段文章,可以把这个目标拆解为: 先花10分钟翻翻书,找找语感,再用10分钟写完第一段,最后再完成剩下的部分。
这样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女儿都能感受到推进和掌控的感觉,有难度但有序。
每个目标这样循环,女儿不会觉得把所有课程补完,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能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数学也是同样,每天做对一道题,就是进步。再增加到3道、5道。 对于做错的题,也不用急于让她一下子都弄懂,先把其中一道错题搞明白就好。
当女儿在这些小的目标上不断前进时,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往前走了很远。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目标的拆解,循序渐进的完成,女儿体会到,学习是可以通过积累,产生质变的,而能力更是隐藏在不起眼的一个个小任务中。
就这样,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整和准备,女儿终于成功复学了。
![]()
这段经历,也让女儿的心理成熟了不少,她非常珍惜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再也没流露过休学的想法。
我想跟各位家长分享:复学反复的本质,是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试探。
最有效的定心丸,不是苦口婆心地对孩子劝学,而是需要重新帮孩子在学习上,建立真实的信心,让孩子切切实实看到“自己能行”的希望!
(一键预约:周六晚上7点直播)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