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PROC)患者的治疗存在极大的挑战,常规治疗药物的反应率和缓解率均普遍较低1。2025年6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苏维西塔单抗联合紫杉醇、多柔比星脂质体或拓扑替康用于铂耐药后接受过不超过1种系统治疗的成人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该批准主要基于III期SCORES研究的疗效数据,该研究在2024年ASCO年会的最新突破摘要(LBA)环节进行了口头报告,并于2025年ASCO年会公布了最终分析结果,进一步确立了该方案在卵巢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借此契机,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围绕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现状、III期SCORES研究的数据解读、以及苏维西塔单抗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前景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经验分享。
![]()
-林仲秋教授 -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首届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
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教授
澳门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澳门镜湖医院妇产科顾问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人卫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第6,10版编委、第7-9版副主编,高教出版社成人教育《妇产科学》主编,《宫颈癌手术技巧图解》、《外阴癌2024林仲秋观点》、《逸仙妇瘤化疗手册》、《逸仙妇瘤诊治流程》、《逸仙妇瘤围手术期处理》、《宫颈腺癌诊治规范和病例精解》、《宫颈癌患者指导手册》等30多部医学专著主编或总主编。
医脉通: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PROC)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但其内部存在高度的异质性。在临床实践中,您是否会根据某些临床特征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进行亚型区分?这种分型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林仲秋教授:卵巢癌,特别是晚期患者,约70%会复发。在复发类型中,大多数属于铂敏感复发,原发铂耐药的情况相对较少。需要注意的是,铂敏感复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后续仍可能发展为铂耐药,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继发性铂耐药复发。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最终都会进入铂耐药复发阶段。
因此,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治疗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临床处理面临诸多挑战。这类患者往往经历多次复发,接受过多轮化疗方案和多线治疗,我们都希望能为她们找到更有效的药物。而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如果能够借助分子标记物进行指导,治疗将更具针对性,疗效也可能更好。
目前,针对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治疗药物主要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这类药物无需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因为实体肿瘤的生长都依赖血液供应,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即可抑制肿瘤生长;第二类是免疫治疗,目前临床应用前会检测PD-L1表达水平。若结果为阳性,免疫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若为阴性,则效果通常不明显;第三类是PARP抑制剂曾用于此类患者,使用前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BRCA突变或HRD状态。目前,PARP抑制剂在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治疗中已不推荐使用,因为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其未能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第四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这类药物需要明确的靶点表达,如HER2、TROP2、叶酸受体等靶点。目前还有更多新靶点正在研究中。ADC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肿瘤抗原,并携带化疗药物直达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杀伤。总而言之,对于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我们希望在传统非铂类药物化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通过靶向药物和生物标志物指导,提升治疗效果。
医脉通:今年ASCO大会公布了苏维西塔单抗III期SCORES研究的最终数据,能否请您解读SCORES研究的核心疗效?
林仲秋教授:SCORES研究是一项III期随机对照试验,其研究设计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非铂类化疗药物,试验组则在传统非铂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苏维西塔单抗,即增加了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2。从关键疗效数据来看:首先是无进展生存期(PFS)。试验组(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的中位PFS达到5.49个月,安慰剂组为2.73个月,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HR=0.47,95%CI:0.37-0.61,p<0.0001)。其次是客观缓解率(ORR)。试验组的ORR为26%,对照组为12.1%,相当于有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该研究也公布了总生存期(OS)结果。试验组OS为15.31个月,对照组为14.0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768,p=0.0304)。
医脉通:我们注意到SCORES研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既往使用过抗血管治疗或PARP抑制剂。对于此类患者,苏维西塔单抗是否依然能显示出疗效?这对于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后线药物选择有何启示?
林仲秋教授:在真实世界中,铂耐药复发的卵巢癌患者通常已接受过多线治疗。如我们之前讨论,这类患者往往经历过反复化疗,且多数在前期治疗中已使用过贝伐珠单抗。此外,目前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在一线治疗后也已较为普及。因此,当这些患者再复发时,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她们大多已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和PARP抑制剂。此时,若再次使用同类药物是否仍有效?特别是贝伐珠单抗与苏维西塔单抗同属抗血管生成药物,重复使用能否继续获益,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SCORES研究结果对此提供了重要参考,该研究中约一半患者既往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结果显示仍可观察到疗效,这与真实世界患者特征高度吻合,说明研究结论可指导临床实践。从亚组分析数据来看:在既往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患者中,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为4.93个月,单纯化疗组为2.0个月。表明即使既往用过贝伐珠单抗,当前加用苏维西塔单抗仍优于单纯化疗。在未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患者中,苏维西塔单抗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5.95个月,单纯化疗组为3.75个月。可见未用过此类药物的患者获益更为明显。综上,无论患者既往是否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加用苏维西塔单抗均能带来PFS获益。这一结果支持该方案在真实世界多线治疗患者中的适用性。
医脉通:除了显著的疗效,安全性管理同样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对于苏维西塔单抗的安全性,能否请您谈谈您的看法?
林仲秋教授:在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我们既要关注其疗效,也需高度重视相关不良反应。其中,肠穿孔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安全性事件。这主要是因为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约有75%会发生腹腔转移,常伴随肠梗阻或肠粘连等并发症。对于已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无论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增加肠穿孔风险。因此,在以往临床实践中,对于存在肠梗阻的患者,通常不建议使用贝伐珠单抗。而苏维西塔单抗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仅需约1/7的剂量(1/7贝伐珠单抗的剂量)即可达到同类药物的疗效水平。剂量降低有望使不良反应相应减少,包括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可能随之下降。如果安全性得到更好控制,对于晚期复发患者,我们将能更安心地应用该药物。因此,在追求疗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同样至关重要。理想的治疗方案应兼具良好疗效与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结
苏维西塔单抗的成功获批为PROC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对既往已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患者仍具疗效,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在不同治疗背景人群中的普适性。SCORES研究证据扎实,与真实世界患者特征高度契合,具备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在精准治疗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该药物有望在个体化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卵巢癌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田东立,等.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J].肿瘤学杂志,2025,31(2):83-93
2.Guangwen Yuan, et al. Final analysis of SCORES, a phase III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suvemcitug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platinum-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2025 ASCO. Abstract .
编辑:Atopos
审校:Dreams
排版:Faline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