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追击国民党军的进程势如破竹,多数战场呈现国民党军溃退、我军推进的态势。然而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浦东高桥与浦西月浦两处阵地,却上演了整场战役中最惨烈的厮杀——国民党军两支美械精锐部队在此死战不降,而解放军为保全上海这座重要城市,主动限制火力使用,最终以巨大牺牲换来了胜利。
![]()
1949年5月,第三野战军十余万兵力兵临上海城下,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焦急万分。他召集麾下8个军的军长召开作战会议,与会将领皆面露颓色——彼时解放军第九兵团、第十兵团已形成合围之势,国民党军虽仍有20万兵力,但多为残部拼凑而成,士气低落、战力薄弱。
汤恩伯深知防线难以持久,遂制定“分层防御”策略:将战力较弱的12军、123军部署于外围,以拖延解放军进攻节奏;21军、37军等部配置于中间防线,承担消耗任务后逐步退守核心区域;而防御体系的核心,则寄托于52军与54军两支精锐。
![]()
这两支部队虽非国民党“五大主力”,却是当时国民党军仅剩的硬实力部队。52军是辽沈战役中唯一成建制突围的国民党军部队,锦州失守、廖耀湘兵团覆灭后,军长刘玉章率部于营口突破重围,途中还曾突袭东北野战军第9纵25师师部,俘虏千余人——如此绝境下仍能组织有效反击,其战力可见一斑。进驻月浦、杨行地区后,52军充分利用当地坟包、树林、草堆等地形,构筑起密集的子母堡群与火力网,防御工事隐蔽且交错,给后续进攻带来极大阻碍。
54军则是陈诚土木系的美械精锐,曾参与塔山阻击战,与东北野战军有过正面交锋。锦州解放后,该部从海路撤离,后驰援淮海战场;虽未能挽救黄维兵团,但其建制与核心战力得以保留。驻守高桥期间,54军对日军遗留的工事进行加固,外围设置竹纤、铁丝网等障碍,构建起四五道纵深防线;军长阙汉骞还在周边制高点部署重火力,与地面碉堡的射击孔形成立体火力覆盖,将高桥打造成易守难攻的“堡垒阵地”。
![]()
另一边,解放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面临特殊约束。上海作为全国工业、商业、文化中心,不仅承载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更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
总前委明确指示:“要文打,不要武打,既要军事进城,也要政治进城。”陈毅进一步对作战部队提出硬性要求:市区作战一律禁用重武器。这一要求如同“瓷器店里捉鼠”,既要肃清敌军,又需保全城市核心设施,作战难度远超常规战场。
经过缜密部署,粟裕决定以宋时轮第九兵团主攻高桥、叶飞第十兵团主攻月浦,以主力对主力,在限制火力的前提下突破敌军核心防线。5月19日,第九兵团对高桥发起进攻。由于无法使用炮火覆盖,解放军只能逐个清理碉堡,推进速度缓慢;而54军则毫无顾忌,以炮兵部队持续向第九兵团阵地倾泻炮弹,多次压制我军突出部。
![]()
危急时刻,宋时轮第九兵团30军89师266团1营奋勇突击,撕开敌军核心阵地的缺口。阙汉骞随即组织突击队发起反冲锋,双方在缺口处反复拼杀四次,266团1营官兵顽强固守,最终顶住敌军攻势,为后续部队扩大战果创造条件。
外围争夺战同样惨烈,叶飞第十兵团31军92师275团在清理一处大型碉堡时,遭遇敌军重机枪与冲锋枪的密集扫射,1个190人的连队全员阵亡,另一支尖刀连激战过后仅剩11人。最终,解放军组织敢死队,携带20余斤重的炸药包抵近碉堡,才将这一火力点彻底摧毁。
浦西的月浦战场,战况同样胶着。第十兵团初期推进顺利,一个下午便挺进数十里,国民党军外围部队望风而逃;但抵达月浦后,52军突然从预设阵地发起反击,依托美制75毫米山炮的火力支援,重创第十兵团主攻团,成排战士倒在冲锋路上。月浦的子母堡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禁用重武器的情况下,解放军只能依靠步兵冲锋,以手榴弹、爆破筒逐个攻坚。
![]()
面对绝境,第二十九军指战员向叶飞立下誓言:“即便29军战斗至最后一人,也要拿下月浦,攻克吴淞口!”随后,该军一个团全员展开攻击阵型,团长与政委带头冲锋,官兵们凭借悍勇斗志弥补火力差距,在密集的弹雨中向敌军阵地发起冲击。
战役初期,部分指战员对“禁用重武器”的政策存在不解,“陆军作战岂能无重炮”“若用炮火,何惧区区碉堡”的议论时有出现。政工干部随即展开思想动员,明确“保全上海即保全人民财产”的核心目标——那些被敌军占据的据点与建筑,不久后将成为人民的财产,必须以最大努力减少损毁。思想统一后,解放军官兵调整战术,以迂回穿插、近距离爆破替代正面强攻,逐步瓦解敌军防线。
1949年5月27日,国民党军在上海的残部宣布投降,上海宣告解放。此役中,刘玉章率52军从海上成建制逃脱,而阙汉骞的54军则在高桥基本损失殆尽。这场胜利的意义远超军事层面:拥有600万人口、工业总产值与贸易额占全国半数的上海,几乎未受战火重创,短期内便恢复正常运转,为后续国家经济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
毛主席曾评价:“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那些在高桥、月浦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指战员,以血肉之躯践行了“为人民保家卫国”的誓言,其功绩彪炳千秋,永为后人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