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义就叫柯义
时间:2025.9.26
地点:乌克兰斯拉夫扬斯克
![]()
九月中旬,我们再次来到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斯拉夫扬斯克,距离上次仅仅相隔二十多天,但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里,斯拉夫扬斯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变化在进入城市的路上就能感受到。从195公路驶向斯拉夫扬斯克时,我看到不少志愿者与士兵,他们正忙着在路边挖坑、竖立木桩。木桩高约三米,彼此相隔一米半,上方将铺设防无人机的丝网。这样大规模的防护设施令人震惊。在八月时,我只在靠近前线的区域见过成片的丝网,而那时这条路段还没有。如今的出现,清楚地说明前线的形势正在迅速升级。
![]()
无人机的数量明显增多。它们不仅改变了战场的方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各种军用、商用的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它们嗡嗡的声响不断刺激着人的神经,让人始终处在紧绷的状态。战争已不再只是炮弹的袭击,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压迫。
![]()
这种压迫感,只有在当地才能体会。生活在这里的人,脆弱与恐惧早已渗透到身体和灵魂深处。危险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逃。你只能直面它,逼迫自己适应它。这是极度恐怖的现实——一种无法回避的、持续的精神煎熬。
我们一路驶向斯拉夫扬斯克市区。沿途并不是所有地段都拉起了防无人机的丝网,只在部分区域能够看到。这类设施需要庞大的财力与人力,而在如今的战争阶段,最稀缺的正是人。许多当地组织、个人,甚至军队,都不得不在网络上募集捐款,用来支付购买防护材料和施工的费用。
![]()
这些区域逐渐成为敏感地带,外来人员已经很难进入,甚至连非本地的乌克兰人和外国人也被限制。这一切让我想起赫尔松——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那里对外来者的检查就异常严格。基于我的亲身经历,我越来越觉得,斯拉夫扬斯克正可能成为“第二个赫尔松”。
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战争形势的升级,更意味着交战方式与城市管理的改变。战争的阴影不仅覆盖在前线,也深深渗透进城市的日常,将这里的生活、秩序和自由一点点改写。
再次见到我的朋友——斯拉夫扬斯克当地的随行牧师莎莎时,他很快就谈到了最近的变化。毫无疑问,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无人机的出现。无人机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战术武器投入战场,而距离前线仅二十公里的斯拉夫扬斯克,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争夺区域。这并不是乌克兰在这里失势,而是说明这片土地正在不可避免地演变为主要的交战地带。
在驶向城市的路上,我们看到新挖出的战壕,几乎每隔一两公里就有一道。它们清楚地传递出一种防御与应对的意识:若是突发撤退,或者俄军发起进攻,这些战壕就是预留的备用防线。然而,这些防御工事无形中也给当地百姓增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对我而言,我每月只能在这里短暂停留几天,很难真正体会他们那种长期生活在高压中的煎熬。但我知道,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当地人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消耗。
![]()
利曼已经去不了,这些照片只能作为回忆了
萨沙对是否继续留下,已经开始犹豫。他的家人想搬到基辅,他不愿与家人分离,却又舍不得放下这份靠募捐维系的人道工作。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边是心中的使命,一边是亲人的安危。战争总会撕裂家庭,而在俄乌战争中,这种撕裂更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并不仅仅是有人牺牲或离散,而是思想、选择与生活方向的分歧。
萨沙的父亲生活在俄罗斯,这种情况在乌克兰并不少见。我常常听到有人说,他们的兄弟姐妹、亲人在俄罗斯。对于读者来说,这似乎难以理解,但在乌克兰,人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包容。他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选择是个人的权利。然而,尊重并不意味着逃避责任——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应有的后果。这是身而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这次在村子里分发食物袋的时候,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了那种丝网——此前,它只存在于视频和照片里。
![]()
那纤丝像蜘蛛的线一样细长,如果不是晴天,几乎难以察觉。只有当阳光照射在那透明的丝线上,随风摇曳,才会折射出一丝丝微弱的光芒。那一道闪光,就是用来拦截无人机的屏障。它悬挂在树木之间,在夏日的微风中轻轻漂浮。
![]()
这丝网的存在,是为了守护村民的生命。在别处,也许它不过是一根毫不起眼的线,而在这里,它却像天使一般,为人们撑起一片看不见的庇护。
村庄距离前线只有十几公里,随时可能被卷入战火。微风仍在吹拂,丝线依旧飘荡,而战争,依然没有停歇。
![]()
战争让城市布满伤痕,也让人心承受着无形的重压。丝网拦下的,也许只是天空中冰冷的无人机,但无法拦下人们内心的恐惧与思念。然而,在这片废墟与风声交织的土地上,人们依旧选择留下、守护与给予。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能否驱散黑暗,而在于即使黑暗逼近,依然有人愿意点亮一束光。斯拉夫扬斯克的丝网,在阳光下闪烁的微光,或许就是这样的象征——脆弱,却充满希望。
![]()
也许战争无法让人变得更强大,但它能让人更深刻地明白:在恐惧与撕裂中依然坚守爱的选择,这才是人类最珍贵的胜利。
![]()
我是身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唯一一名中国志愿者,也是乌克兰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柯义。
我用文字记录这片土地的真实与希望。如果您愿意,请关注、点赞并转发。这一份支持,将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