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酵素的应用历史较长,融合了民间经验与现代科研,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一、传统应用时期(公元前至今)
两千多年前,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地区的人们开始使用诺丽果。他们通过自然发酵的方式,将果实密封制成发酵液,传统上作为日常食用植物,并称之为“Ashyuka”。在中国,诺丽果也有“海巴戟”之称,相关记载可追溯至唐代,而现代引种与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
![]()
二、现代科学研究与产业化(20世纪至今)
1. 科研认知进展
20世纪以来,科学研究发现诺丽果含有多酚、多糖等天然成分,逐渐引起食品领域的关注。1990年代起,美国等国家开始推动诺丽产品的规模化生产。2002年,欧盟批准诺丽果汁作为食品配料使用,2003年诺丽被列入美国《医生用药指南》相关条目。
![]()
2. 中国本土化进程
- 2004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在海南永兴岛发现野生诺丽资源,并于万宁成功开展引种与培育。
- 2010年,诺丽果浆被批准为我国新资源食品。
- 2022年,海南省发布《海巴戟中药材标准》,为诺丽的相关应用提供标准依据。
- 2023年,国内制定《诺丽酵素原液》团体标准,并有产品获得相关食品生产许可。
三、全球化发展与市场推广
目前,诺丽酵素类产品已进入全球多个市场,涵盖原液、果粉、茶剂等不同类型,成为植物制品领域中的一类产品,其成分与用途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学术关注。
![]()
四、工艺演进与相关说明
传统制作方式依赖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参与,发酵周期较长;现代工艺则通过菌种控制与无氧发酵等技术,缩短生产时间并提升产品稳定性。需注意的是,家庭自制发酵液可能存在质量波动,建议选择符合规范的产品。
综上所述,诺丽酵素从南太平洋地区的传统使用发展为国际范围内的天然植物制品之一,体现了传统资源在现代科技下的应用拓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