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德市柏垫镇粮长村,念母岭曾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地带——垃圾乱堆、污水横流,“这穷山沟能改成啥样”的嘀咕声,成了当时最真实的心声。
如今再走进念母岭,却是另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干净整洁的道路旁花草点缀,昔日争吵的村民并肩清扫街巷、共同栽种绿植,外出务工者主动返乡参与家乡建设,这里不仅彻底告别“脏乱差”,更成为无信访、无矛盾、邻里和的“三无幸福岭”。“念母岭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村民组长王明震的辛勤付出,更源于‘上下同心、实干攻坚’的集体力量。”粮长村党总支书记戴正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念母岭改变的第一步,便是争取项目支持。王明震一次次找到戴正陶,软磨硬泡争取项目,拍着胸脯承诺:“环境整治我负责到底,弄不好我认罚!”最初推动环境整治时,阻力重重。王大爷守着柴火墙不愿清理:“我堆这儿几十年了,凭啥要搬?”更多村民持观望态度,不愿率先行动。面对村民的不解,他挨家挨户算“环境账”:“环境好了,蚊子少了,孩子能在院里跑,老人能在路边坐,这才是过日子的盼头。”
光说不练假把式。王明震率先扛起锄头,搬柴垛、清杂草,顶着烈日清理臭水沟时,汗水混着泥水淌进眼里,抹一把就继续干。晒脱皮的肩膀、磨破底的鞋子,成了最有说服力的名片。看着王明震真心实意为大家办实事,村民们渐渐转变态度,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连孩子们都学会了“垃圾不乱丢,邻里要和睦”。
环境美了,人心更要暖。念母岭的变化不止于“面子”,更在于“里子”。王明震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成了村里的“暖心标杆”:凌晨5点背起突发脑出血的五保户戴大爷送医,还垫付医药费;暴雨冲毁道路后,自掏腰包租挖机抢修,泥泞裹满裤腿也毫无怨言;为帮村民增收,他跑遍周边乡镇争取到60多个茶场务工岗位,每天开车免费接送工友,没收过一分油费。这些暖心举动,让“守望相助”的传统重新回归,村民们说:“有老王这样的带头人,再加上大家齐心,现在的念母岭,路通了、心也齐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念母岭的蝶变,不是偶然,而是乡村振兴中“党建引领、能人带头、群众参与”的生动缩影。它证明,再偏远的山沟,只要有“领头人”冲锋在前,群众紧跟其后,就能撕掉“落后标签”,绘就“环境美、人心齐、生活甜”的幸福画卷,为更多乡村的振兴之路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徐泽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