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尔金山的铁塔开始延伸,当塔克拉玛干的光伏板反射朝阳,新疆正用通道、基地、科技的三重变奏,奏响中国能源转型的最强音。这片曾经的能源输入地,如今已成为驱动全国绿电革命的核心引擎。
![]()
广袤戈壁滩上,风机成林、光伏连片,绿色电能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疆,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辽阔区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截至2025年7月,新疆电源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大关,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约60%,成为新疆第一大电源。
昔日被视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戈壁荒漠,如今孕育出无限“风光”。2025年15月,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2688万千瓦,同比增长126.6%,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 新疆正从传统能源基地转型为全国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阵地。
01 新能源装机跨越式增长: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动能
新疆新能源发展近年来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底,新疆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已达1.04亿千瓦,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区,位居全国第三。
短短一年间,新疆新能源装机再攀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新疆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累计达1.29亿千瓦,约占电源总装机的60%,装机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
新疆的风光资源天赋异禀。一年中,满足光伏电站有效工作6小时以上的天数多达300多天。 在哈密市伊吾县,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新能源基地。
风电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从单机容量0.75兆瓦风机到12.5兆瓦风机,新疆风电场在15年间完成了数次技术迭代。 如今,一台9兆瓦的风力发电机每转一圈能发电23度,一分钟的发电量可让一台新能源汽车行驶近千公里。
02 政策赋能创新机制:21条措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5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印发了《关于提高新能源发展韧性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通知》,提出6方面21条具体政策措施。
这份文件聚焦“三个不变、两个保障”目标,即保持大力开发新能源战略不变,保持新增新能源装机任务目标不变,保持电价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变,保障新能源企业收益,保障新能源优质营商环境。
政策亮点在于从“源网荷储”多角度系统谋划。 包括优化调峰辅助服务交易和价格机制、科学平稳推动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地方开展绿电直连等试点、严控新能源不合理投资成本等。
在机制创新方面,新疆积极建立“年度+月度+月内”的全周期绿电交易体系。 借助与中东部省份的时差优势,新疆积极开展跨区域绿电交易。4月以来,新疆送北京错峰绿电交易组织7批次,实现绿电交易超5600万千瓦时,实现“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
03 储能技术多元化布局: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难题
面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新疆正在构建多元化的储能体系。2025年上半年,新疆新增储能并网规模以253万千瓦/825万千瓦时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二,其中锂电在储能技术中占比达96%。
新疆的储能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特征。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飞轮、超级电容等多种储能技术协同发展。
在阜康,我国西北地区首座投产发电的百万级抽水蓄能电站已经投入运营。这座电站两座水库海拔高差484米,相当于160多层楼高,上水库蓄满一次能持续发电6个小时,全年发电量足以满足200万个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需求。
光热发电是另一种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创新方案。在新疆的一些光热电站,由26.4万块反射镜组成的光热储能矩阵,白天将太阳能捕获“储存”,夜晚通过加热熔盐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被形象地称为“超级充电宝”。
04 氢能产业全链布局:绿氢经济开启新篇章
新疆能源转型的最新篇章在于氢基一体化发展。2025年9月19日,“西域氢途 绿启宏程”氢能走廊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顺利举行。 该项目致力于打造“绿电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示范。
目前,玛纳斯、呼图壁两座万吨级绿氢工厂已合规开工,配置140兆瓦 ALK 碱性电解槽系统,制氢规模28000标方/小时,投产后年产绿氢超2万吨。
更大规模的氢能项目也在规划中。在喀什地区疏勒县,中国能建计划推进总投资达445亿元的100万吨/年氢基一体化项目。 项目涵盖光伏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合成氨系统、合成甲醇系统等多个核心板块,整体分三期实施。
该项目创新性采用光伏制氢氨醇耦合化工模式,通过清洁能源与化工产业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将疏勒县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百万吨氢基化工基地。 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项目年产值将突破70亿元大关。
05 电力外送通道扩展: “内供七环网、外送五通道”格局形成
新疆已初步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五通道”的主网架格局,实现不同区域在昼夜与季节上的风光互补与电力互济。
2025年6月10日,迎峰度夏前夕,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 这条连接西北能源基地与西南负荷中心的输电大动脉,快速缓解了重庆地区夏季用电压力,让新疆风光资源更精准匹配中东部及西南地区用电需求。
![]()
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外送电量达63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7%。 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达207.87亿千瓦时,占总外送电量的三成以上,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6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8万吨。
新疆的绿色动能曾点亮杭州亚运会与亚残运会的赛场,成为两届赛事最大的绿电供应省份。 自2010年新疆实施电力外送以来,已累计外送电量超9500亿千瓦时,外送范围从最初的7个省(区、市),逐步扩展到22个省(区、市)。
06 能源与生态协同共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
新疆新能源项目注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鲁能阜康市多能互补项目10万千瓦光热工程中,项目采用“板上聚光发电、板下生态修复”的荒漠治理模式,形成荒漠治理与清洁能源协同发展的综合收益模式。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生产清洁电力,还促进了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实现了能源开发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新疆还通过新能源发展吸引高载能产业转移。政策明确鼓励吸引中东部高载能产业向新疆转移,积极打造绿色算力集群。 这不仅促进了新能源本地消纳,还优化了区域产业布局,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巴里坤换流站——疆电入渝的“起点站”,送出的电能中70%都是“风吹出来、光照出来”的清洁绿电。每年,这里的绿电能减少600万吨煤炭燃烧,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9亿棵树。
新疆五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已在乌鲁木齐、哈密、昌吉、巴州、喀什等地建成。 眺望未来,新疆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变、两个保障”的目标,保持大力开发新能源战略不变,保持新增新能源装机任务目标不变,保持电价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变。
随着“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新疆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将超越地域界限。更多的特高压通道将把新疆的绿色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更多的氢能项目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新疆不再仅仅是中国的能源储备库,更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试验场和引领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