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3日,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的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在美国病逝。
已经败退至台湾的蒋介石听闻噩耗后,立即命令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台北特设灵堂进行公祭。
无比悲伤的蒋介石在灵堂之上亲笔所书四个大字作为挽词:
![]()
痛失导师。
在接下来的公祭活动中,蒋介石坚持佩戴黑纱,亲自主持各类祭奠活动,在他看来,这是他能送别导师的唯一方式。
那么张静江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蒋介石对他如此敬重?
千万之家
张静江出身于浙江丝商巨贾南浔张家,根据《湖州风俗志》所言: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金狗之说。
只有当时家产能够达到千万两以上的家族才能称之为“象”,而张家与张静江外祖父庞家均是四象之列,足见张静江家族之富。
![]()
作为富家子弟,张静江自幼不必为生活所忧,并有行侠仗义之风,颇受当地人褒扬。
在张静江二十一岁那年,他的父亲豪掷10万两白银为其捐的二品候补道衔,一脚踏进了仕途。
光绪二十八年,张静江出任一等参赞,跟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后来便在法国开始经商,而后来在赴欧洲途中,张静江结识孙中山,自此开始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
在张静江看来,当时的清政府已经难以为继,民众被压榨到崩溃的边缘,这样的政府是不值得拥护的,即便他通过花巨资当上了清政府的官。
![]()
张静江遇到孙中山后,对他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十分钦佩,当知晓孙中山还在四处为革命筹集资金时,他当即表示:
余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告,余当悉力以应。
革命圣人
孙中山虽然对此深表怀疑,但还是收下张静江留给他的信件,并让他到美国纽约的通运公司,先领取革命资金三万元。
孙中山到了美国之后,本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信件交给黄兴,让他前往办理领取革命资金的事宜,结果黄兴毫不费力便拿到了张静江所许诺的三万元。
![]()
后来,每当革命遇到资金问题,孙中山便会电告张静江,张静江无论身处何处,接到电报后,便会立即安排资金汇到孙中山指定的账户。
有一次,孙中山革命资金出现了的巨大短缺,张静江听闻后,立即卖掉了位于巴黎的一处茶店,将得到了六七万元全部打给了孙中山。
![]()
由于张静江为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跻身进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张静江对蒋介石一直很照顾,早在孙中山在广州出任大元帅时,张静江便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出任上校作战科主任。
陈炯明叛变炮轰元帅府后,张静江建议蒋介石立即前往广州护卫孙中山。
![]()
在张静江的安排和推荐下,蒋介石得以受到孙中山的赏识,黄埔军校成立后,张静江再次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出任校长之职,而这则是蒋介石后来腾飞的关键。
蒋张分道
孙中山去世后,张静江便开始支持蒋介石夺权,凭借在党内的威望,蒋介石也逐步掌控了党政军大权。
正是由于张静江的提携之恩,蒋介石一直将其称之为是“革命导师”。
![]()
只是张静江终究看错了蒋介石,他以为蒋介石能秉承孙中山的遗愿,带着国民政府走向自由与民主,可结果蒋介石却走向了一条独裁之路。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静江与蒋介石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张静江认为国民政府当务之急是发展国计民生,而蒋介石却忙着加强独裁发动内战。
1930年,张静江与蒋介石的亲信陈果夫、黄郛等人发生直接冲突,进而被蒋介石免职,自此被驱逐出国民党政治权力中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静江避居汉口,后经香港前往美国纽约定居,自此开始以吃斋念佛度日。
![]()
蒋介石虽然赶走了张静江,但内心一直铭记着他的提携之恩。
在蒋介石看来,在他心目中能与国父孙中山相提并论的只有张静江一人。
对于张静江的离世,蒋介石悲痛万分,他将所忧的情感都留在了自己亲手所写的“痛失导师”四个大字之中。
只是不知道蒋介石有没有忏悔过,他终究辜负了孙中山与张静江的期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