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西方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国际舆论的焦点。近日,路透社的报道透露,七国集团(G7)和欧盟正密谋出台一系列新措施,试图应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垄断地位。具体的措施包括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全球稀土生产,同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收关税和碳税。这一切都表明,西方国家并没有死心,依然在寻求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
面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强大控制力,西方国家显得越来越焦虑。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够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减少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放弃中国稀土带来的巨大“红利”。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矛盾心态”:既想脱离,又不敢完全放手。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在稀土行业的主导地位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所获得的结果。想要完全取代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任务。
事实上,G7和欧盟在这一问题上其实并非没有尝试过“另起炉灶”。美国和欧洲曾先后投资本国矿产开采,力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这些努力迄今为止,效果并不理想。美国虽然对国内矿产开采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技术难度和巨大的资本投入使得进展缓慢。而欧盟方面更是提出了一个荒诞的想法——去太空挖矿,这一提议虽然充满创意,但显然并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借助行政手段降低中国稀土的市场影响力。
![]()
路透社的报道中提到,西方正在考虑设定稀土价格下限,并对中国的稀土出口征收关税和碳税。这一举措表面上看是为了通过“抬高成本”迫使中国减少对全球市场的稀土供应,但其中的风险却非常明显。首先,设定价格下限很有可能导致中国减少出口。中国企业并不一定会按照西方国家设定的价格进行交易,反而可能选择“断供”或者减少供货量,这将直接导致稀土供应的紧张。届时,美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而是直接的供应短缺。
而所谓的关税和碳税措施,表面上看是要减少中国稀土的进口,迫使本土企业寻找到替代供应源。但实际情况是,西方在稀土磁铁、电池金属等关键领域,依赖中国的程度极高。加征关税可能会推高稀土产品的成本,反过来增加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的损失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甚至可能进一步推高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等绿色能源产品的价格,得不偿失。
G7和欧盟的这些政策动向,正好暴露了他们在稀土领域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并非单纯依靠低价竞争。事实上,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控制,尤其是在开采、精炼和加工领域的垄断,是几十年技术积累的结果。中国通过掌握稀土开采、提炼和制造的技术,建立了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这种深厚的技术积累,西方国家是很难在短期内追赶上的。
![]()
美国曾提出“稀土供应链独立计划”,但至今未能有效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国内稀土生产的技术和规模与中国差距悬殊。以稀土磁铁为例,西方在这方面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领域,所需的高性能稀土磁铁,几乎100%由中国供应。因此,即使西方国家通过提高关税和碳税的手段,压低中国稀土的市场份额,但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最终可能会导致全球稀土供应的严重紧张,反而迫使全球产业回归中国的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稀土企业的高层也在表达自己对这一局势的真实看法。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的首席执行官拉希姆·苏莱曼最近公开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稀土领域的主导力量,应该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作为全球主要的稀土生产商,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无疑是西方稀土行业的重要一环,但苏莱曼的话却直接戳破了西方国家的幻想。他指出,“当一个行业试图降低对某个国家的依赖时,的确是一个合理的方向,但坦率讲,摆脱中国的稀土供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苏莱曼的言论无疑表明,西方企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非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虽然西方国家在政策上可能做出一系列“反制”举措,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却没有太多的技术可替代选择。在这个问题上,西方企业的声音与政治层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企业高层们清楚,依赖中国并非“屈辱”,而是一种经济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