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弹射技术引骂战!是救命神技还是公路鱼雷?
最近刷到个汽车电池弹射的视频,直接看懵了!视频里电池包 “嗖” 地一下从车底弹出去好几米,落地就烧得噼里啪啦,评论区直接吵翻了天,有人说这是创新,更多人骂它是 “甩锅神器”。

先说说这技术是咋回事。所谓的电池弹射,原理其实不复杂,用类似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当动力,电池包沿滑轨弹出,1 秒内就能完成车电分离,据说能适配大部分纯电车型,整套装置才 15 公斤重。
![]()
研发方 “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研究中心” 说,初衷是解决维修难题 —— 现在国标要求电池热失控 2 小时内不起火,但之后没人敢拆,弹射出去既能救整车,也方便后续处理。
可网友的质疑一针见血:“把危险留给别人,自己倒安全了?” 这质疑真不是抬杠。一个电池包差不多 95 公斤,弹出去的动能相当于 1.5 吨的车以 20 公里时速撞过来,要是砸到行人或非机动车,后果不堪设想。更要命的是,电池弹出去还在燃烧,万一落在绿化带、加油站或者别人车旁边,不就是制造新火灾?难怪被讽为 “公路鱼雷”。
![]()
更魔幻的是背后的 “罗生门”。一开始传是均胜电子联合研发的,结果人家隔天就紧急撇清:“没合作,跟我们没关系!” 再查那个研究中心,工商备案都没有,后来才知道背后是做汽车后市场的麦特集团。记者打电话求证,总部没人接,北京分公司号码都是空号,这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
业内人士的吐槽更狠。北方工业大学的张翔说,这技术学飞机弹射座椅,但天空空旷,马路上车多人多,根本没法保证落点安全。车企工程师也直言,“误触发” 和 “该弹不弹” 都致命,比如在地下车库或堵车时,连 3 米安全距离都没有,弹哪儿都是祸。消防专家更直接:城区密集车位全是 “弹射禁区”,这技术根本没法落地。
![]()
其实大家愤怒的核心,是这技术没解决根本问题。现在行业都在从源头防热失控,比如搞固态电池、优化 BMS 管理系统、加防火墙,这些都是从根上降低风险。可电池弹射是 “治标不治本”,相当于把炸弹扔出去,没解决电池为啥会炸的问题。就像网友说的:“与其费劲弹出去,不如把电池做得不起火。”
![]()
还有人扒出这技术可能藏着 “小算盘”。2026 年新国标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弹射技术说不定想钻法规空子,靠 “扔出去” 达标。而且这东西成本不高,要是能写进标准,光全球市场就有 200 亿规模,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可法律层面还一片空白,真炸到路人,车主、车企、供应商谁担责都没定论。
说到底,这事儿戳中了大家对电动车安全的焦虑。但解决焦虑得走正道,固态电池才是公认的方向,它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液体,从材料上就降低了风险。搞这种看似 “创新” 实则转嫁风险的技术,反而会让大家更没安全感。
![]()
目前研发方说还在测试,没确定要不要应用。真心希望别着急商用,先把安全伦理、法律责任这些问题想明白。毕竟马路上的安全不是儿戏,不能把公共安全当试验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