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耒阳德泰隆路兆家故事酒店内喜气洋溢,王建丽女士正为儿子曹琛熠举办升学宴。她的儿子曹琛熠以物理方向61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矿业大学,成为这个普通打工家庭的骄傲。父亲曹先勇在上海一家印刷厂打工,厂里工期紧张未能返家,让曹琛熠略感遗憾。舅舅王建生专程从郴州嘉禾赶来,为外甥送上祝福,又让曹琛熠增添了颇多欣慰。
“正源模式让我多了一年攻克高中难题”
曹琛熠小学就读于耒阳梅桥小学,六年级时通过正源学校的招生介绍了解到独特的教育模式,即初高中贯通,毅然选择转入正源。他回忆道:“当时老师问我们,是否愿意用两年时间消化初中知识,再用多出的一年专攻高中内容?”
![]()
当年,梅桥小学班额严重超员。为消除大班额,政府决定将其六年级学生整体分流到正源学校。别的同学是分流到正源六年级,享受免费教育。曹琛熠是主动要求转学到正源学校,按正源收费标准缴费,就读“准初一”。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曹琛熠如是评价自己的当初决定。
经过七年的正源学习,曹琛熠深切体会到这一模式的优势:“高中知识比初中难很多,多一年时间消化,对高考帮助巨大。”他从小学时的“成绩一般”到初中稳定年级前30,最终以615分考入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专业。
曹琛熠:冲着正源的教育模式 入读准初一
弱科逆袭:每天多学40分钟,物理从40分到81分
曹琛熠并非一直成绩优异。他坦言英语和物理曾是自己的短板:“英语是初中贺月娥老师一步步带我提上来的。”而物理更是他高中阶段的“拦路虎”:“高一物理只有40多分,不及格。”为攻克难题,他每天晚自习后留在教室专门学习物理40分钟,并主动向老师请教。“曾晓辉老师的课生动形象,把模型讲得很透彻。后来物理能考到八九十分,高考81分。”
曹琛熠:初高中学习情况
跑步磨砺意志:每天两三公里,病痛不沾身
除了学习,曹琛熠还坚持每天跑步。“下午课间和晚上10点半下课后我都会去操场跑两三公里,最多时跑过七八千米。”身高1米72的他体重130斤,几乎从不生病。“罗校长的‘一日两千,一生康健’理念对我们备战高考的体力支撑很大。”
曹琛熠:跑步磨砺意志,每天两三公里,病痛不沾身
![]()
舅舅视角:教育工作者眼中的正源模式
舅舅王建生是郴州嘉禾一所学校的校长,他从教育工作者角度高度认可正源模式:“对那些励志的、自觉的学生非常科学!前两年学完初中课程,后四年专攻高考,优势明显。”他特意提到:“耒阳今年600分以上200多人,正源占了一半!”王建生透露:嘉禾一中也借鉴了这种模式!
对于外甥的成就,他连用“感恩”表达心情:“感恩正源给了孩子学业和心理上的双重培养,也感恩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让打工家庭学子有机会成才。”
采访中国矿业大学曹琛熠舅舅 王建生
采访中国矿业大学曹琛熠母亲 王建丽
![]()
未来规划:攻读计算机,目标保研
谈及未来,曹琛熠目标清晰:“计算机专业比较‘卷’,我计划在大学争取保研,进入更高学府。”他也寄语学弟学妹:“砥砺前行,考上理想大学!”
临别时,他跟记者有一段对话。“身在正源学校时,有时候会觉得他正源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但是真的走出正源学校之后,回过头再观望的话,其实正源各个地方都做的非常好。比如饮食方面吧,众所周知我们这边的饮食是很健康的。虽然外面,我们本校内部学生,时而评价这边这里做的不好吃,那里做的不好吃,但实际上我们心里都清楚,这边的饮食是非常健康的。”
记者说:“嘴上有时候说不好吃,口味不好,但是内心还是很认同”?曹琛熠笑道:“还是很认同的,对,哈哈哈!”
曹琛熠:毕业回看正源 觉得各方面都做的非常好
正源模式不仅成就了曹琛熠的大学梦,更成为湘南地区教育改革的一张名片。正如耒阳与嘉禾两地教育实践所印证:适合的模式+勤勉的学子=无限可能。
曹琛熠:正源学习氛围好 难忘师恩
来源:耒阳市正源学校
添加小编为好友
方便联系
内容来源于网络部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人:玄冰 微信号/电话:1815274915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