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跟很多企业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些老板一谈私域就两眼放光,仿佛找到了破解流量困局的万能钥匙,虽然他的私域做的也不好;一提到公域就摇头叹息,思维里好像那就是烧钱的无底洞平台,割韭菜的一个陷阱。
说实话,这种非黑即白的论调,像极了早年把“线下传统”和“线上新兴”对立起来的论调,但是结果呢?
活得好的往往那些懂得线上做流量、线下做体验的综合体。
说到底,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黑与白?对于品牌来讲,只有适不适合,会不会用。
![]()
流量和留量,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公域和私域,很多品牌可能更早接触的是公域,因为要从公域平台上来获取更多的这种流量,所以公域是江河,而私域是池塘。
但,一个品牌你不可能只靠池塘活,但没有池塘的话,旱季一来,品牌也会先渴死。
回望一下营销的传播史,从最早的门户广告、搜索竞价,到后来的社交信息流、短视频投放等等,公域其实一直是生意增长的活水源头。
但河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今天如果不节流蓄水,那么明天流量就直奔别人家去了,所以在公域的流量池里边,我们不要期望客户的忠诚度。
那么私域的价值,就是让我们有机会把“路过的人”变成“常驻的客”,是把流量沉淀为关系的一种策略。
但现在很多品牌会有一种假象:就是会把私域神话,仿佛一做企业微信,一建粉丝群,就能解决所有的增长问题,但结果呢?
一旦我们把公域的那些拼命导流,疯狂发券导入到我们的私域流量池里边,用户进来一看全是促销轰炸,然后不到三天,用户就会屏蔽、退群、拉黑就很正常了,所以这不是做私域的路径,这是把用户当韭菜。
![]()
没有公域的持续输入,私域就是一潭死水
对于品牌,我们没有见过哪个池塘能不靠下雨,不靠引水就能够自己长起来的。
很多品牌羡慕那些粉丝百万的私域大号,但却忽略了人家早期在公域平台砸过的钱、做过的内容以及投过的流量,没有公域的广泛触达和筛选,私域哪来那么多“正确的人”。
举个例子。
我们最近服务了华南的一家餐饮企业,品牌在起盘时其实全力的押注抖音投流。但他投入的每一笔钱,不只是为了当场成交,更是为了把感兴趣的用户引导到他的企业微信,后续通过优惠券、样品体验、专属客服等方式慢慢地养熟,后期复购和转介绍几乎就不再依赖于广告了。
你说他是靠公域还是靠私域呢?其实他靠的是公域捕鱼,私域养鱼。
但是反观那些拒绝公域,只想靠老客裂变的企业,往往做着做着就没有了声音,为什么呢?因为池子里的鱼会越来越少,你还不让外面的鱼游进来,池塘能不干吗?
![]()
公域的本质是“算法逻辑”,而私域的本质是“关系逻辑”
品牌如果想在公域里活得好,就得懂平台规则、算法推荐、热点借势,内容、产品、投放是品牌在和千万个玩家竞争有限的注意力。
但在私域呢?拼的不再是曝光和点击,而是顾客的信任和停留。
我们发的每一条朋友圈,用户愿不愿意点赞评论?推荐的新品用户,客户相不相信我们的推荐?
很多品牌输就输在用一个逻辑打两个战场。
在公域,他们拼命讲品牌的故事、价值观,结果用户划走了。但在私域呢?他们又天天发促销链接、九宫格海报,结果用户屏蔽了。这不是平台的问题,这是品牌自身的问题。
所以真正能做好的企业往往是一手抓公域效率,一手抓私域的温度。
公域用来高效获客、测试反馈、扩大影响,而私域用来深度服务、打造口碑、稳定复购。两者之间靠的不是隔离,而是设计好的动线来进行衔接,比如直播间,我们可以引导加V、包裹里边可以附赠福利、客服主动跟进,这一切其实都是策略导向的一种设计。
![]()
没有一劳永逸的渠道,只有持续迭代的能力
中国营销咨询的一个发展史,从叶茂中时代在央视等主流传统媒体上投入入大量的资源去搞传播,到后来华与华围绕着门店终端来做所谓的超级符号铺陈,本质上都是那个时代的公域。
只不过如今公域的形态变了,变成了抖音、快手、小红书,而私域也从过去的呼叫中心、会员杂志变成了企业微信、社群、小程序等等。
但营销的底层逻辑从来没有变,你得知道用户在哪儿,然后去那儿,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出现,最后想办法把他们留住。品牌一旦留得住,那么你就有机会反复经营,留不住就永远只是一次性交易。
有的品牌会说:“公域太贵了,投不起!”
但私域难道就便宜吗?养团队、做内容、维护用户,哪一样不是成本。
还有的人会说:“私域太慢了,等不起!”
但你公域烧钱越快,死的也有可能就越快。
真正聪明的品牌其实不会去争论公私域谁更重要,而是会思考:
我的用户是谁?
他们在哪些公域平台活跃?
我如何把它们连接进我的私域?
接着我该提供什么样价值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说到底,公域和私域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2选1的题目,而是一套综合题。做对了,相辅相成;做错了,互相拖累。
毕竟我们这个世界早已经是告别单极成功的时代,未来的赢家是属于那些兼有“公域的爆发力”和“私域的持续力”的企业。
毕竟,在品牌那里,不是私域重要,也不是公域重要,而是用户最重要。(完)
![]()
【零售案例】
【医药案例】
【餐饮案例】
【银行案例】
【保险案例】
【食品饮料】
【其他案例】
【公域运营】
【私域运营】
【IP方法论】
【社群运营】
【组织变革】
【AI大洞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