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数万网友屏息凝神,看着“80后”女孩乔雪将《山海经》中的神话“封印”进一只皮包。初遇流量,则是她为孩子皮雕“哪吒”的过程意外爆火、私信炸锅,“让非遗活下去”有了新的出路。
乔雪雕刻的动画人物哪吒
流量之外,这位非遗女匠人曾是穿梭于北京CBD的国际贸易白领,瞒着家人回到宁夏;更令人震撼的是,在她身后,一群曾被生活困在田埂、灶台间的农村妇女,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缝制着远销13国的“东方奢侈品”。
01
CBD白领,
为何瞒着家人回宁夏
当看到家乡优质的皮料被贱卖,经国外设计师“包装”便身价倍增,宁夏手艺人家庭长大的乔雪被深深刺痛:“我们千年传承的技艺不该这么没落!”
“100多道工序,苦累不挣钱。”这是乔雪从小听到大的“劝退”箴言。虽然喜欢刻刻画画,但她依言而行,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皮毛出口贸易,成为光鲜的外贸白领。
2012年,“不甘心”的乔雪做出了叛逆的决定:瞒着家人辞去北京高薪工作,一头扎进宁夏大学攻读MBA。在这里,乔雪捡起了祖传的刻刀,创建了“匠人乔”手工皮艺品牌,凭着在进出口贸易公司积攒的经验,往国外售卖宁夏特色手工皮毛制品。
创业维艰,同质化竞争让她焦头烂额。怎么打造出真正有特色的“东方文化”?经过深入思考和文化挖掘,最终她将目光投向中华文化“基因库”——《山海经》的神兽、敦煌的飞天、文物上的纹样……
在乔雪手中,古老符号与现代皮具碰撞出惊艳火花。正如直播间里展示的,锋利的刻刀在植鞣皮上游走,青鸾的羽翼渐次舒展,星辉在皮面流淌……“祥瑞九尾”“山海鲲鹏”系列横空出世,订单自然找上门。
02
砸下50万元,
留守妇女成“非遗匠人”
订单上来了,难题跟着也来了:皮具的纯手工制作是灵魂,但家庭作坊难成规模;然而机械化生产必将失去艺术的温度。核心生产力——匠人,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2017年,乔雪把目光投向宁夏银川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这里安置着易地搬迁的移民,留守妇女们鲜有收入。一个大胆计划在她头脑中出现:建扶贫车间,把农妇培养成非遗匠人!
“教阿姨们拿针线比想象中难百倍。”乔雪坦言。50多岁的谭雪勤种了一辈子地,连针眼都对不上,对她来说,什么“双针双斜线缝纫”简直是天书,返工、报废、赔钱……压力如山。3年间,乔雪咬牙投入50多万元,最难的时候,差点儿要抵押房子给大伙儿发工资。
幸运的是,乔雪牵头的宁夏非遗手工皮艺项目,获得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22年度第一期“母亲创业循环金”的支持,及时注入的50万元项目资金大大降低了公司运转压力。在乔雪的坚持和项目支持下,手工扶贫车间渐渐有了起色,一点点发生着从量到质的改变,一位位中老年农妇蜕变为乡村非遗匠人。
“不合格?拆了重做!”乔雪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许多人打了退堂鼓,但谭雪勤留了下来。“谭阿姨,您一定能行!”乔雪鼓励她说。谭雪勤日夜苦练,手指磨出血泡也不停下来,拿锄头的手渐渐驯服了银针与皮料。
如今,64岁的谭雪勤已成为独当一面的车间主任,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自信:“订单多得忙不过来!做梦都想不到,我这把年纪还能当‘艺术家’!”
2023年,乔雪加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行列,工坊的皮雕产品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交织,非遗技艺与时尚的碰撞,在时装周舞台上大放异彩。
03
利用短视频独特魅力推广产品
“匠人乔”车间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巾帼梦工厂”。在这里,“老茧”变“勋章”:数百名像谭雪勤一样的农村妇女,经过严苛培训,蜕变为掌握核心技艺的“巾帼匠人”。指尖的老茧,不再是劳苦的印记,而是点石成金的“匠人勋章”。
在这里,经济独立,尊严回归:人均月增收2000元,对留守家庭来说已是巨变。“以前买点东西都要看脸色,现在自己挣钱,腰杆硬了!”一位女工道出心声。经济独立带来的,是家庭话语权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确认。
在这里,“姐妹车间”温情无限:车间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是姐妹们的互助社群。她们交流技艺,分享生活,在共同创造中找到了归属与力量。
匠人有了,产能多了,销路却时好时坏,乔雪和她的“艺术家”们面临着新的困难。
一天,乔雪为儿子雕刻皮雕“哪吒”的短视频意外爆火,粉丝暴涨,私信炸锅。那是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1》爆火之后。
乔雪瞬间顿悟:当下,非遗缺的不是魅力,是被看见的渠道!于是,她申报了抖音项目,成为抖音非遗合伙人。
“欢迎来到乔师傅的直播间!”再次亮相的乔雪化身非遗主播,现场展示青鸾在皮面上“诞生”的魔法。刻刀的每一次起落,塑形工具的敲击声都成为吸引流量的密码。“匠人乔”在抖音等平台迅速“出圈”。
不仅有“魔法”,“实用”更是非遗活下去的关键。“振兴非遗技艺,关键要找到市场,让手工皮艺被现代人认可。当年轻人把传统文化‘背’在身上用起来,才是真正的传承。”目前,公司文创产品超过1000种,很多产品供不应求。
04
让“扶贫车间”定义世界审美
“打造世界级民族品牌!”乔雪的野心从未熄灭。40岁的她,选择再出发: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做博士访问学者,精研传统工艺的现代转换;苦学英语,申请法国艺术家签证,准备出国学习……她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
“我们的手工皮艺,讲的是东方美学故事。”乔雪的产品已远销13国,欧洲粉丝为之倾倒。她穿梭于博物馆汲取灵感,坚信中华文化之美能征服世界。在她看来,开拓海外市场不仅仅是为了创收,更重要的是文化“出海”,用皮具图案符号讲述东方美学故事,把中华古老文化传递给世界人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全球审美。
“国势越强,我们越要重新定义世界审美。让中国非遗成为全球追捧的‘奢侈品’!”这不仅是乔雪一个人的豪言壮语,更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的心声。
从北京的写字楼到宁夏扶贫车间,从国际贸易到皮面上的《山海经》神兽,乔雪的“逆行”之路铺满了质疑与汗水,也绽放出非遗复兴与女性力量的璀璨光芒。她不仅复活了一门濒危手艺,更用一把刻刀“雕刻”了数百位乡村女性的人生轨迹。让她们从田埂走向世界舞台,从“被遗忘的角落”成长为文化传承的“主角”。
在乔雪和她的“巾帼匠团”手中,每一道繁复的工序、每一次精准的落针都在诉说:传统可以很酷,女性可以很强,乡村大有可为!
内容来源:中国妇女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夏洁
审核:马学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